农禅并重的现代意义 漫谈云居山的农禅

2013-06-24 14:38:30  来源:法音

  四、云山之禅

  前面简单提了一下“农”在云居山真如寺这个大丛林中的意义和作用,而云居山的家风是“农禅并重”,另一方面的“禅”又如何呢?禅的本义是静虑、思维修,在中国形成了独具中国佛教特色的内涵。首先,它包含了通往实相的方法,因此方法而得“悟”。其次,禅表现为一种心态,即平实、安和、睿智、深刻。再次,是禅修中的种种次第过程。最后,才是禅的真正境界,或说“平常心”,或说“吃茶去”,或说“春有百花秋有月”,或说“猿抱子归青嶂里”,或说“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这些境界是需要适当方法才能获得的。方法虽有多种,但不外两种:一种是顿入,一种是渐入。顿入没有一定的轨辙,因缘契合则不入而入,如劳动中、运动中时时处处,击石光,闪电火,马大师一喝耳聋三日者是,野鸭子飞去痛彻鼻头者是。“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这个偈子常为人所道,就是香严禅师在南阳忠国师墓前劳动,因击竹而悟道后说的,是动中入道的典型例子。这也正是农禅的意义之一———藉农入禅、以禅入农。从另一方面讲,禅宗也正是通过禅堂修持和生产劳动来体现其风范。这也正是农禅的意义之二———相辅相成。那么作为丛林里重要禅修场所的禅堂是如何来修禅的呢?禅堂里有一整套特有的规矩,这些规矩即体现了禅门的修行法则。

  那么云居山禅堂有哪些规矩呢?

  总的来说,首先是“听招呼”,该行即行,该止即止,一切以钟板楗锤为号;其次,除了和尚、班首、维那讲开示等以外,不准讲话;再次就是《禅堂规约》中规定的三十二条,其中包括:钟板不得参差不齐、不得闲谈杂话、七期未满不准出堂、坐香不准不到、出入要白职事、不得乱逞机锋、不准偷看典章、不得堂中乱窜、行坐课诵受食出坡要随众、不得私造饮食等等。

  分而言之,就是各个职事乃至清众,一天之中所行及职责皆有明确规定。如首座“表率丛林,辅翊住持,分座说法,开示后昆,坐禅领众,谨守规章,凡益众事皆得举行”,也就是说对于首座来说,上殿、过堂、坐香、出坡等有益大众之事都要以身作则,为大众作表率。在云居山,班首也确实是这样的,都行在众人先,事事带头。

  在禅堂之中,维那是最重要的职事,“是禅堂规矩之纲”。禅堂中一切规矩、人事及调理坐禅,都有赖于是。因此,对于维那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肩负“统理大众,纲维众僧之责”,自身要作大众的榜样,才能够调理好大众。因此,“堂中大小规则必先熟谙清楚”,并且要发大心,“发菩萨心,深明因果,以成就大众法身道业为务”。(见《云居仪规·禅堂维那日行仪规》)

  除了班首、维那以外,还有其他众职事,如:悦众、巡香、散香、当值、香灯、司水等,他们在禅堂里的行止都有一定的线路和规矩,不是随便乱来的。什么时候打引磬,打几下,如何打?什么时候巡香,巡几圈,香板怎么拿?什么时候散香,怎么个散法?什么时候吃茶,茶水篮、水壶放在什么位置,散杯子怎么散,倒茶怎么倒?

  正式坐香时是不用动的,但也有犯昏沉的,怎么打香板?香板不能乱打,应该打在哪里?和尚、班首、维那、巡香、散香、当值等都有香板,各人拿法又都不一样,拿在什么位置?行香时和尚、班首、维那等各人走的圈子是不一样的,该怎么走?

  平时一天禅堂里有十几支香,而到禅七的时候,一天有二十多支香,从早晨三点多起来,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能休息,基本上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仅仅透过文字很难描述出禅堂中的规矩和钟板楗锤以及行香、坐香所产生的效应,这些若不亲进禅堂是很难体会的,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真正的禅法不可传,可传的就不是禅法;禅法只可印,如印印泥,所谓心心相印。但也不是绝对不可传,也有可传的,就是规矩、法器,它们是禅修的中介,是禅风的体现。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禅堂规矩的意义所在。禅堂规矩不同,丛林禅风自然也就不一样,就象古来五家七派各有家风一样。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