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
善知识的种类
《旧华严经》卷三十六离世间品说有十种善知识,即:能安住菩提心善知识、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能令具足辩才随问能答善知识、能令不著一切生死善知识、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摩诃止观》卷四下载,善知识有三种:(1)外护,指从外护育,使能安稳修道。(2)同行,指行动与共,相互策励。(3)教授,指善巧说法。
《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九载,与法者为上亲友,与财、法者为中亲友,仅与财者为下亲友,以上称为三友。
《华严经探玄记》也举出人、法、人法合办等三种善知识。
善知识的标准
据《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常啼品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
《四分律》卷四十一载,善亲友须具备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思能思、密识相告、递相覆藏、遭苦不舍、贫贱不轻等七个条件,即所谓“善友七事”。
《大般涅盘经》云:“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又复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远十恶,亦令他离,自行菩提,亦令他行,名善知识。又自行施戒闻慧,亦令他行,名善知识。又不能自乐,常为众生,不讼他短,常说善事,名善知识。如大船师,善渡人故,诸佛菩萨亦复如是,度尽众生出生死海,名善知识。”
本论所依善知识的标准
本论所说的善知识,不是仅仅引导我们至人天乘或声闻乘就可以了,而是能够接引我们从凡夫地直至圆满佛道。圆满的善知识,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大乘庄严经论亲近品》中更说具足十德为圆满的善知识,如彼论说:“若善知识,具足十种功德者,应堪亲近。何等为十?一者调伏,二者寂静,三者除惑,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经富,七者觉真,八者善说,九者悲深,十者离退。调伏者,与戒相应,由根调故。寂静者,与定相应,由内摄故。除惑者,信念与慧相应,烦恼断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减故。有勇者,利益他时,不疲倦故。经富者,得多闻故。觉真者,了实义故。善说者,不颠倒故。悲深者,绝希望故。离退者,于一切时恭敬说故。”此中十德,全为《瑜伽论》八德所摄,仅名相开合有差别而已。如寂静、除惑、觉真,可以摄入《瑜伽论》八德的能有所证中,德增可以摄入安住禁戒、能有所证中。故二论所说,皆是善友的圆满德相。但时值末法,去圣时遥,具足这样圆满德相的善知识,实不易得,但也切莫依止过大于功和功过相等的人,一定要依止功较增上,具足戒定慧三德的善知识。
能依止弟子的标准
《四百颂》云:“质直具慧求法义,是则名为听法器。不将说法之功德,执为过谬听亦然。”
具备质直、具慧和求法义三种品德,则可以成为法器,不但不会将说者功德执为过失,也不会将听者之功德执为过谬。
《功德藏》云:“具信慧闻大悲心,恭敬戒律三门调,宽宏慷慨净相愧。”将善知识视为真佛——具大信心;知善知识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具大智慧;能够受持善知识所宣讲的一切正法——广闻博学;慈爱那些痛苦无有依怙的众生——具大悲心;恭敬善知识所传授的律仪——敬护净戒;身语意寂静调柔——三门调柔;内心能容纳善知识的一切行为——宽宏大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皆供养善知识——慷慨大方;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具有净相;如果造了恶业立即想到:善知识知晓我的恶行,并一定会羞辱我——具惭愧心。弟子因当具足以上条件来依止善知识。
此外《功德藏》云:“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犹如桥梁承贤劣,犹如铁砧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笤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
弟子的所作所为应时时刻刻随顺善知识的心意,不要做违背善知识意愿之事。无论善知识如何严厉呵责制裁,既不嗔怒也不怨恨,犹如驯服之良马;因善知识的指派而来往奔波也不生厌,犹如船筏;能够承受善知识所吩咐的一切好坏之事,犹如桥梁;能够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寒冷、炎热,犹如铁匠的铁砧;听从善知识的一切言教,犹如奴仆;断除我慢,常处卑位,犹如扫帚;舍弃骄慢,恭敬诸众,犹如断角的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