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庭院,简单用罢晚餐,已是傍晚时分。
一个人来到南茶亭,蒲团趺坐,茶盏默对,静静享受着山居的这份宁静与安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群峰无语,隐没在淡然暮色里,清净而庄严。风从溪谷山林间吹来,夹带着草木花香和丝丝凉爽,畅人心怀。
走出南茶亭,星月满天,供佛诵经罢,想着该饮一壶茶了。
山中饮茶很粗放,或烹或点,或煮或煎,或者直接沸水冲瀹。山中饮茶一般都用粗瓷茶碗,既解渴,又省心,而且节俭。
茶品是我亲自挑选的,有普通“粗茶”,也有上好“细茶”。“细茶”用来供佛待客,“粗茶”自己品饮。茶品以绿茶为主,也适量搭配一些乌龙茶、红茶、花茶、普洱茶等,以便招待往来僧众及茶友。山居饮茶,不仅能涤烦解渴,除睡清神,也对身心健康有益,饮茶后无论坐禅或者绕佛,都很适宜。
今晚品饮的这一款“黑美人”属于花茶类,茶坯用云贵一带大叶种绿茶,窨花用茉莉,香深味浓,是地地道道的“粗茶”,很适宜山居饮用。据卖茶人介绍,这款茶是他们家的“宝贝”,因为干茶颜色偏黑,戏称“黑牡丹”。我嫌这名字不雅,改称“黑美人”,这样称呼似乎更符合这款茶的品质特性。
山中夜晚很静,只有淅淅风声和念佛机传来的声声佛唱。佛堂一侧是茶室,是我平常饮茶修习的地方。茶室不大,不足十平米,山泥抹墙,芦席铺地,虽然寒俭,山居饮茶已经足够了。日本茶道宗匠千利休在《南坊录》中说:“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为要务。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饮食,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这是真正的茶道修习心得之语。
茶室南北向,靠墙一罇水缸,是用来贮放山泉水的。窗下一扇旧门板,约80公分宽,2米长,权做茶台。至于茶洗、茶则、茶巾、茶斗等,都用山中原有器物,因陋就简,于道相宜。
因为独饮,决定用盖碗冲瀹今晚的这一款黑美人茶。
水烧开了,将烧水壶提离茶炉,开始备茶。
黑美人的叶子长而且大,很粗硬,干茶呈墨绿色,望上去黑黝黝的,外形粗放,属于真正的“粗茶”。茶叶贮放在“茶斗”中,方便抓取。所谓“茶斗”,其实是山民遗留下来的旧物,木质,斗形,通高10公分,口沿阔约20公分,原本是用来存放杂物的,稍稍清理后,就是一件很好的茶器了。依次温烫盖瓯、茶盏毕,先将茶叶抓入茶瓯,投茶量约六分。第一水洗茶,接着冲二水,约10秒,就可以开汤品饮了。黑美人滋味厚重,出汤要快,一般控制在10到30秒,最后一水可以延长至45秒。用盖瓯冲泡“黑美人”茶,可以冲瀹至六水甚至七水,很耐冲泡。
第一盏茶汤供养诸佛菩萨及山神护法,第二盏茶汤奉给远方师友,第三盏茶汤自饮。茶汤入口,坚定沉着,有着云贵高原茶叶特有的厚重滋味。香气触鼻,细细的茉莉毫香下,是大叶种绿茶特有的萧疏气息。茶汤橙黄色,稍重浊。叶底却很柔软,多为芽叶,间有老叶、断叶及茶梗,色泽翠绿,触手柔软细腻,不复以往的粗黑坚硬了。
六水毕,解渴提神,通畅无比。此时细细回味,但觉喉间甘润,舌底泉涌,欢喜无比。
放下茶盏,我忽然想:就茶叶品质而论,今晚的这款“黑美人”自然不能和台湾“东方美人”相比,一个是宫廷贵妇,一个是山野村姑,身价迥然不同。然而就其解渴涤烦、体悟茶道这两方面来说,大概没有太多差别吧?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曰:“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可见尘世间的所有原本只是一个 “空相”,缘聚而生,缘尽还灭,总成梦幻泡影,水月空华。譬如饮茶,汤色、香气、滋味、气韵称作“茶汤四相”,我们平常饮茶,都沉浸在茶汤“四相”中而妄生分别执著之心,迷误终生。真的会饮茶了,就应该在无分别执著处领悟,在平常滋味中体会,此时无粗茶、细茶之分,无我人茶汤之别,一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说的:“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庄严净土分第十)真能如此饮茶,距离悟道不远矣。
僧人问资福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景德传灯录》)
全坦禅师问雪峰义存:“平田浅草,麈鹿成群,如何射得麈中主?”师唤全坦,坦应诺,师曰:“吃茶去。”(《景德传灯录》)
这些都是古人吃茶的公案,顺手拈来两则,以供茶后仔细参究。
夜已经很深了,夜雾透过纸窗,弥漫在小小茶室里,使人身心清凉。茶香仍在,茶汤的甘香滋味仍在,饮茶人的心又在何处呢?
风声沉寂,念佛机传来声声佛唱,亲切而慈悲。
我合掌而起,缓步走出茶室。
绕佛的时间到了。
--- 摘自《禅》刊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