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行善的功德利益最大 《金刚经》教你做到完美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在各种布施中能以自己最宝贵的身体布施(奉献劳动、献身、捐躯等)是最难能可贵的。但是,假如每天早中晚用像印度恒河中的数不清的沙子那么多自己的身躯做奉献布施,坚持做了世界百千万亿次从创生到毁灭的劫数时间。虽然有这么大的功德,但是不如有人听闻金刚经后产生不可逆转的坚定信心,这信心的福德胜过前面以无数身布施的功德。

  这段以比较的形式对金刚经殊胜功德的赞叹,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自卖自夸的溢美之辞。佛陀久远以来不绮语,说每句话都是毫无半点戏言的。佛是以赞叹持经功德的方式巧妙的宣说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不破我执我见,即便做了许多善事,乃至以身布施无数,但这只是轮回中的善因,不能解脱生死,所以相对利益不大。如果能深刻理解金刚经中无我的道理,而生起不退的信心,则成为了脱生死,脱离轮回的正因,这件事的福德当然胜过前面着相布施。因为这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所做解释的基本观点依据,源于元代中峰国师对金刚经的注解,而不是我个人凭空发挥创造的说法。

  有人不同意上说,认为自己能做好事,舍己为人,不就是破小我,成大我吗?正因为如此,各个宗教不都是劝人为善,那么各个宗教的道理都是和金刚经一样的。只要舍己为人多做好事,不是都能解脱生死轮回吗?

  一切众生的轮回苦痛,是因少修善本,坚著于五欲,而众苦逼迫,不得出离,也正是因为对一切世间虚妄之法的贪著,故有了种种贪嗔痴,这一切的根源,皆是我执我见,在这种狭隘的世界观指导下,爱憎、对立、谄曲、荒谬、得失、功利种种过失终不能避免,痛苦也就生动地化现。

  提这样问题的人,可谓不善反观自我,不善返观其心,虽破小我,但不是破我,而是转移转化为人格高尚的君子大我,甚至有人会把凡俗的我升华提升到梵我,神我,不管你如何梵我合一,天人合一,这个我见我执包装的如何精致华丽,其实都没有出离一个我字。佛家唯识宗设立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识之上还有一个末那识,此识是俱生我执。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我们遥远的生命长河中与生俱来的,强烈认执第八阿赖耶识为自我的一种识别认知。俱生我执始终认知身体是我的,心识是我的。我的身体,我的精神,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我在做好事,我在帮助他,我在牺牲自己……如果能如是反观,就会知道我们平时做善事,不离我执。

  生命存在的形态,从个体而言:对于自己是我相,相对于自己的对方则是他相。他相对于他自己来说还是我相。由个体扩大到群体,所有个体的集合,其总相就是众生相。不论是我、他、或众生,把这一切具体的生命现象归纳出抽象的共性,这种共性显示的总相就是寿者相。世间上有许多真心不考虑自身命运得失,而一心平等地利济社会的人,这样的圣贤令人敬佩,可这样也非真正彻底为众生拔除痛苦之道,盖为执着一个实有的众生相寿者相,这样的“实执”基础上的善行,并不能突破一个“群体主义”之“我”。看似损我益他,不是破我相,而是益他相,归根到底还是我相的另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看,舍己助人,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拆东墙补西墙,还是墙嘛,对治痛苦创造喜悦的“生产力”十分有限。故天台慧思大师说,“以大悲眼观众生,亦不著众生想,亦不著无众生想”。

  晚上想就此写点东西,刚好看到一本科普读物,书中科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可以供我们借鉴。某些科学家主要研究动物间的竞争,而有些科学家则发现了动物之间利他合作的现象并加以研究。比如有些鸟群中的小鸟,乐于充当哨兵的角色。当老鹰来袭时,它们会大声鸣叫,提醒同伴危险来临疏散逃跑。一般会认为这些放哨的鸟是危险的,老鹰一但看到引起注目的鸟就会来抓袭。 但在扎哈维眼里,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他说,这只鸟儿并不是要警告它的同伙,恰相反,它是在告诉同伙们:看,这里多危险,但我仍然不怕,我仍然会为你们报警,因为我足够强!也就是说,累赘理论认为,累赘越多,说明个体越强,因为它有这个能力负担得起这些累赘。所以,敢于放哨并勇于报警的鸟儿会被同伴们看作是老大。基于这种考虑,很多鸟儿都愿意充当这个角色,纷纷争做哨兵。

  而另一个著名的案例,瞪羚的跳跃报警问题,看到狮子到来时,放哨的瞪羚会高高跳起以向正在专心吃草的伙伴们 报警,但同时也把自己暴露在了狮子的视野下。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还敢于做出这种高危动作,如果真是为了利他,简直可以把人感动至死。所以,瞪羚一直被当作群体选择理论的样板来加以宣传。但扎哈维认为,瞪羚并不是愚蠢得活得不耐烦的家伙,恰相反,它是在用自己高高的跳跃向狮子证明:你看我跳得多高!拜托你还是不要费力来追我了,你不如去追那些跳得不高的伙伴吧。

  虽然瞪羚的跳跃客观上起到了向同伴报警的效果,但那实在不是它所关心的。报警作用只是一种附带效果而已。此类的理论还有很多,大多能方便地解释一两类现象。也有人认为,鸟儿的报警可以使所有鸟群一同惊飞起来,这样,老鹰就有点无从下口了。

  还有一种鱼在喂养自己子女的同时还义务喂养别人家的孩子。这并不是多么高尚,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使鱼群数量增大,虽然喂养成本增加,但是更安全,比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动物吃掉强。

  所以科学家道金斯总结说: 所有(动物界的)利他行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解释贯穿着一根主线:利他行为只是表象,根本的出发点仍是自私。所有的利他行为都可以用最终的自私来解释。

  通过以上案例的学习,我们回到人类自身。很多人做好事,甚至包括我,是为了证明自我的价值,包括自我的能力品德都是优秀的,我是重要的,在人群中要被肯定……有时,我们做好事是为了在群体中生存,只有自己对别人好,别人才能对自己好。自己才更安全,处境才会好,出发点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做善事就是为自己求功德,看似假舍,实际上是为了真得,被没有离开贪执之心。当自我价值被肯定之后,这种自我观念就得到生长,比如喜欢听夸奖和赞美,听不得一点逆耳之言,控制欲、领导欲、实现欲、名闻利养傲慢之心都在增长。所以在增长福德的同时,也就种下了以后堕落轮回的因。当然这一切的以“我执”的出发点的心行都可能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非常隐蔽,我们需要金刚般若锋利的智慧发现并破除它。所以佛家不反对求福做善事,这已经很好了,但是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加完美,所以需要学习般若智慧,在无我智慧的摄持下行善。

  有人听闻此见,便觉得既然一切空无我,那就善恶都一样了,不必执着行善积德,为恶也是一样。这可真是“三世佛冤”,如果抱守我执行善尚不可取,那作恶反倒是与我执恶习无关了吗!《金刚经》的“空”,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缘起性空”的智慧,既彻见“我执”的局限,又能不执著于“空”的知解中,否则妄谈无我,犹是我相。

  所以金刚经说既要不住一切相,同时还要布施持戒等行一切善,这样才能证得菩提。如筏喻,法到最后固然应舍,可是非法更是应当舍弃。《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先断除“非福”的恶业,再对治“我”的执着,最后扫荡一切空有二边的知见,才是真正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方能彻底拔除有情的苦痛。(文/大悲法师)

责任编辑:DN019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