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模式 关于证严法师个人的传奇经历网络上非常多,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却是,证严法师是怎样一手创建一个即便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都是极为成功的慈济组织模式。尽管我们皆有这样的共识—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不是沃尔玛也不是谷歌,而是宗教公司,然而,宗教这样的软性力量,也需要透过非常严谨的架构和顺畅的运作才能达致成功,尤其是佛教,历来佛教组织,都讲究清修脱俗,似乎越贫苦越简单越好,佛教过去百年在华人儒家道家以及民间迷信等文化洗刷下的日渐式微,也和佛教不讲究组织化经营和运作有很大的关系。在大陆,开始出现如少林寺释永信这样的人间佛教的实践者,然而非议之大诟病之多,让人难以相信佛教真的就能如其他宗教组织那样,一旦走出寺门,透过世俗的手段而不单是千年经典证明其在21世纪有全新的功用。 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模式,至少在现在看来,他们做到了佛教的履新和复兴。2006年,证严法师宣布自立门户成立“慈济宗”,便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成功的自信。然而,证严法师却非常明确地认为,慈济只是佛教的复古,而非创新。“我们的宗旨就是走入人群,去知苦、惜福、造福,作为佛陀的弟子,更能体会佛陀在人间出生,在人间觉悟,在人间传法,就是要开启能够在人间运用,度化世人的人间佛法”。 在花莲的慈济功德会展厅浏览,我最关注证严法师的家庭背景,一介女子,何来经营如此大一家机构的能力与智慧?何以知道在该发展医院和大学的时候建立医院和大学,何以在该国际救助的时候适时推出国际救助,让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有条不紊,让慈济八大志业40年自然生长,悄然成林? 在1960年代的台湾,证严法师的父亲就同时经营近十家戏院,法师小小年纪便已经跟随父亲学会了事业管理和待人之道,其对俗世是有一定了解的,这种经历使得证严法师在佛教入世的事业中不至于太理想化。可见,知晓资源和人事的俗世之道,融合佛教的大智慧,组织的经营往往会别开生面。而所谓的慈济模式,正是证严法师佛教智慧和世俗经营之道成功融合之果。 彼得·德鲁克说过,非营利组织的最后目的,是激发每一个人成为某一种价值的受益者和实践者,否则非营利组织充其量不过只是一个善意者,而不会产生具体良善之结果。对于慈济的管理,证严法师有两个观点非常有意义。一个是:“慈济的组织是以爱做管理,以戒做制度”。另外一个是“专业人要成为志业人”。前者比较好理解,因为非营利,所以组织的最高价值观就是爱。而让“专业人成为志业人”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专业人士的衡量标准往往是理性客观和专业,而志业人,则更像修行者,专业知识只是做事的手段。在慈济,很多委员和志工都只是慈眉善目的家庭主妇或社会底层人士,在慈济,人人都可以表达意见,最佳的专业见解未必全然采纳,被采纳的计划,通常都是经由扩大参与所得出的,是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见解来进行规划,虽然决策会缓慢,并且难免需要耐心的协调,但是最终因为更多的人参与而留住了很多人做事的热忱。最终,仍然是专业人带领执行,但是却糅入了许多人的意见。 好在是非营利组织,更重要的是有证严法师这样的最高精神领袖,在慈济,爱与效率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对于证严法师而言,过程最重要的,每一次都是最好的修行。曾经有一位十分资深的慈济干部去拜见证严法师。这位干部全心全力投入慈济的各项志业活动,但近年来由于体制及人事架构的改变,而自认屡屡遭受不合理及不尊重的对待。证严法师耐心聆听陈述,而所陈述之言也皆是事实,原本此干部以为法师会主持公道,并安慰她一番,但法师在一阵谆谆教诲过后,最后语重心长地开示说道:“要照顾好自己的心!” 在复杂而又贪婪的人性面前,证严法师和慈济人的努力和实践就像是一盏明灯,他们的成功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对于人之生命认知的视野。在证严法师践行台湾的这个40年里,台湾人有幸看到了,净化人心,改造人性,可以不是海市蜃楼,也可以不是藏经阁里神秘而又至简的秘密。 话聊到中途,谢景贵突然告诉我,他曾经问过证严法师一个问题。他问,这个世界最后谁会赢?上人说:“人多的会赢。”这是一个多么智慧却又暗藏着无奈的回答啊。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最多呢?无论在哪个大小的角落,如果不环保的人比环保的人要多,如果行恶的人比行善的人要多呢? 在花莲访问的末尾,我还问了谢景贵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证严法师,慈济将会怎样?谢景贵顿了一下说,上人精神永在。可是精神,会不会又会变成一张张的故纸,一本本所谓的经典?人终归是现实的动物,美食总是要放在眼前,才下箸。 现场即道场 传统汉传佛教以寺庙诵经拜佛为主,在台湾民间,佛教曾一度被沦为民众过世之后的超度工具抑或封建迷信的敛财工具。证严法师认为,“灾难现场即道场,当下之心即佛心”。对于慈济而言,道场不必然存在于庙宇高堂,而是深植于人心。因此,慈济从不帮人超度也不算卜命运,而是透过救灾、医疗、人文教育等非营利机构的经营与运作来实践其所倡导的“人间佛教”。 “肤”慰苦难 慈济的慈善救济特别强调“亲身接触”。直接去接触,直接去体会灾难与贫困,证严法师以此希望能够在灾病的现场激化同情心和慈悲心。而不只是透过基金会或者银行账号去捐款,间接地将慈善当作一种在购买未知生命的保险。在慈济,证严法师主张“肤慰”而非抚慰苦难,“天地间有一种力量叫做肤,当一滴水落下,它不会散开,一滴烛泪滴下,也不会破碎,因为有一种力量支撑它,那力量就是肤”。所以慈济志工在救灾现场,如果被救助者没有戴手套,慈济人也一定不会戴上手套,会直接握住灾民的手,肤慰他们。 无用之用 除了慈善,环保是近年来慈济的重要实践。慈济在全台湾总共设立了4500多个社区环保据点,有20多万名志工投入垃圾回收工作,这些志工最小的年仅3岁,最大的104岁。证严法师宣扬“无用之用有大用”,环保志工在垃圾回收的实践中,透过废物利用,可以对自我的生命有崭新的体悟,证严法师认为,既然一张无用的废纸,一个被丢弃的可乐瓶都能回收再利用,更何况老迈的身躯? 大体老师 在慈济,遗体被尊称为大体。有很多信众选择死后将遗体捐赠给慈济医学院作为解剖学习之用,这样的捐赠遗体者便被尊称为“大体老师”。慈济要求每一个医学生投入个人情感,去体会其曾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并且是一个必须尊重的灵魂。一方面避免将身体物化;最重要的是深化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并将这种尊重根植至每一个医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在随后的行医岁月中能尊重每个生病的躯体。 立体琉璃同心圆 证严法师以立体琉璃同心圆的理念,设立慈济的组织架构,分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名称有别,但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合心是最资深或最精进的志工组成,负责传承法脉;和气布置任务;互爱规划进度,协调人力;协力戮力执行。合心虽然负责指导教做,但是一回到社区层面执行面,他们必须加入协力团队,听候协力干部的调度和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