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公益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学诚大和尚:慈善事业最终还在一颗善心

2013-07-03 11:38:36  来源:人民政协网

  记者:中国佛教协会设有公益慈善委员会,其成立是基于怎样的初衷和考虑?

  学诚大和尚:佛教不断发展慈善事业,既可关注民生、关爱社会,有效弥补一般性社会保障的不足,又可弘扬佛法、引导正信,发挥佛教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慈善公益委员会自2009年9月首次召开会议至今,秉承佛陀教诲和慈悲济世精神,经过委员们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广大信众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与到助残、助学、养老、救灾、扶贫、帮困等各项慈善事业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大乘佛教慈悲思想为基础的佛教慈善事业,大有可为。

  去年2月,国家宗教事务局与相关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让宗教界有章可循,更直接地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我们佛教界对此深感欢欣鼓舞,也对今后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您对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未来有何建议与展望?

  学诚大和尚:佛教慈善事业,宜注意与政府配合,形成功能互补。把握国家政策赋予我们的空间界限,同时在整个社会公益慈善体系的大框架之内,找到适合佛教慈善发挥自身特长的空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地投入到广泛的社会参与中去。

  佛教慈善组织,宜注重完善管理和培养人才。更多地学习现代慈善事业和慈善理念的成功经验;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宗教慈善事业的从业人员,相比而言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专业素质,还要有坚定的信仰与纯正的用心,能够呈现和发挥慈善事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佛教慈善项目,宜注重愿景清晰和小处着手。自己愿景清晰,才能慢慢让人生信;同时实践宜从小处做起,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少事,一点一点凝聚善缘。不宜为项目而项目,最后计划难以持久开展。

  佛教慈善行动,宜注重加强宣传和启发善心。佛教的慈善事业不仅仅是物质的慈善,更是心灵的慈善。受到帮助的人,一方面得到物质的援助,同时得到善心的启发,这种善心的启发是可以层层向外传递的,最终成为一种善业的影响力。

  记者:对于本报即将开设的“佛教与慈善”专栏,您有怎样的期许和希望?

  学诚大和尚:当前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正处在不断完善、谋求更大发展的时期。新的组织、新的形式、新的理念和新的观点层出不穷。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趋势,也给慈善领域带来很多新的变数。当此之时,贵报辟版面开专栏,关注佛教慈善主题,既需要一种魄力,同时也是深切的社会责任感使然。

  佛教讲,世间万法,还归一心,慈善事业最终还在一颗善心。守护这颗心,传递这颗心,增广这颗心。这既要靠慈善界的努力,亦是媒体的社会使命。佛门的慈善,贵在这颗善心的启发和善行的坚持,在日复一日中默默扩散着它的影响。希望贵报能够多多挖掘这样真实感人的典故,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中,都有同一颗善良的心,就如一支孤单的闪烁的烛光,它需要与更多的烛光连成一片,才能稳定持久,才能照亮并点燃更多人的心灯。

  愿这个专栏精彩不断,愿善心善行薪火相传,点缀世道,照亮人心。

责任编辑: 储外明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