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时评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新媒体为当机施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013-08-21 14:37:45  来源: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佛门常言,“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法利生”因而成为佛家的口头禅。这从某一个侧面说明佛教对弘法的重视。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佛教界弘法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探讨这一问题。在大陆,2008年9月24日,山西省晋城市回波禅寺举办“21世纪如何弘法研讨会”;2009年6月16日,深圳弘法寺与《香港商报》联合举办“弘法缘”研讨会。在海外,2007年12月10日,澳洲墨尔本南天寺举行“英文弘法研讨会”;2007年12月16日至17日,新加坡毗卢寺举办“新世纪佛教弘法研讨大会”;2011年3月10日,越南佛教会在平阳省鹅斗(Go Dau)举办“全国弘法研讨会”。

  然而,与佛教界其它专题的研讨会相比较,弘法研讨会次数少,规模少,影响也不太大。我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尚未发现一篇论文对“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进行讨探。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将该主题列入分论坛研讨,非常及时,意义深远。本文将从弘法手段入手,重点探讨如下几个问题:对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的探讨,是否意谓着所有古代弘法模式已过时?古代行之有效的弘法模式是否值得今人借鉴?如何借鉴古代成功的弘法模式,为建立现代弘法模式服务?

  1. 走入人群,随机施教

  据《众许摩诃帝经》记载,佛陀菩提树下悟道,初度五比丘,标志着佛陀弘法之始;佛陀培训出六十位大阿罗汉后,对他们说,“我从无量劫来勤行精进,乃于今日得成正觉,正为一切众生解诸系缚,汝等今日悉于我处得闻正法,漏尽解脱,三明、六通皆已具足,天上、人间离其系缚,可与众生为最福田,宜行慈愍随缘利乐。”巴利《相应部》说明每一位弟子都是沿不同的路线云游,以便最大限度地弘法利生。这标志着佛陀的弟子弘法之始。

  在此后的四十五年的弘法生涯中,佛陀和弟子们过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居无定处的游化生活。各部律本都有记载,在频婆娑罗王的建议下,佛陀要求弟子们每年雨季必须结夏安居三个月,以便专注精进用功,自我提升。然而,安居一结束,除去病、老比丘/比丘尼外,其余所有人都必须恢复云游的生活。佛陀也不例外,安居结束后,即使有人挽留,佛陀仍然坚持恢复游化的生活。因此三藏中记载了佛陀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带着阿难陀或其它弟子们游化于恒河流域。白天渡化有缘人,晚上住在陶工的茅棚里、园林、森林,或者公共聚会处。

  也许有人会问,佛陀为什么如此强调游化?原因之一是,佛陀在云游过程中,走入人群,无数苦难众生才有机会向他请教。佛陀如同世间良医,针对众生不同的烦恼,对症下药,随机说法,引导人们步入正确的人生之路。

  “走入人群,随机施教”,成为历代大德所遵循的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六祖惠能临终时嘱咐弟子以三十六对法说法度众生,“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三十六对法的核心是说无定说,对机而说。惠能的弟子深得其精髓,针对每一个人特有的问题,依据其根机、成长环境、教育水平和具体情境,个别开导,逐渐形成各自的家风:“示言句”、“逞机锋”、“解公案”、“参话头”、“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慈明骂”等。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禅宗随机施教的独特教育风格。

  人类社会从远古一路走来,进入近现代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科学家米歇尔 科兹曼对此有如下描述:“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便捷、运用自如、超越时空及信息量无比巨大等鲜明特点,互联网正在从“第四媒体”逐步上升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传播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的生活状态和沟通传播方式。佛教界在九十年前后,紧跟信息科技发展的步伐,建立各自的网站,运用大众媒体,弘扬佛法。

  大众媒体的弘法特点是:弘法者无须云游,足不出户,一人在室内弘法,通过大批复制,全世界的人都可同时“看”到、“听”到弘法的内容。网络帮助弘法者实现了“不动道场,周遍十方”的梦想,体会到“十方三世诸佛,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壮观场境。

  这种“单对多”的大众媒体传播模式,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完全相同的内容到达所有接受者。换而言之,弘法的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与佛陀应机施教的弘法原则尚有一定的距离。

  正当佛教界仍在热衷于大众媒体弘扬佛法时,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的传媒、电信、互联网三大产业正从分立走向融合,一个崭新繁荣的第五媒体时代正稍稍向我们走来,它以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等独特优势挑战传统媒体,人类社会再一次经历有史以来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就是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互补融合,是对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实现了“单对单”传播模式,交流内容可针对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这与佛陀对机施教的理念不谋而合。

  鉴于以上分析,新媒体为当今弘法者对机施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弘法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弘法内容细化,针对抑郁患者、绝症患者,自杀倾向患者、心灵空虚者、工作压力大者等各自的问题,对症下药,弘法利生,将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精神传输到各种人群、每个领域,这应是我们这个时代弘法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