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时评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新媒体为当机施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013-08-21 14:37:45  来源: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2. 深入浅出,以事喻经

  《金刚经》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陀的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一个真理:语言文字只能表达时间、空间和缘起法范围的事物,而宇宙人生真相(例如中道实相、涅槃等)早已超出时间、空间和缘起定律的限制,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就像在鱼的词汇里是没有形容陆地的字眼一样。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我刚从陆地上散步回来。”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无论乌龟如何解释,鱼都无法明白在陆地上“走”的真实含意。同样,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和四谛等法,用语言文字讲解时仅仅是一种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本身。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有人把佛陀所讲的法当成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是在谤佛!

  佛陀菩提树下悟证的心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正因为如此,佛陀悟道后,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在梵天、帝释的再三请求下,佛陀根据众生的根性,开始用语言这一工具,权巧方便,“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

  佛陀弘法时,并非总是讲说一些深高莫测的大道理,而是常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启发大众,使人们了知佛法的精要。这些故事在佛经中随处可见,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可从佛教经典的分类得到证明。后人在整理佛典时,按佛陀说法的方式、文体及内容之不同,分为十二类,即一般所谓的“十二分教”,而其中就有两类—“本生”与“譬喻”含摄佛陀所讲的故事,前者记录佛陀本人无始劫以来积德行善苦修的故事,而后者专门记录佛弟子前生的故事。巴利藏《小部》的《本生经》和《所行藏经》与汉译佛典中《六度集经》、《菩萨本生鬘论》、《贤愚经》、《杂宝藏经》和《百喻经》等叙述上千个佛本生故事,而巴利《小部》中《譬喻经》也以韵文形式叙述将近六百则佛弟子前生的故事。更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大乘经典中,佛陀也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启发人们了知真空妙有的中道实相之理,最著名的有《法华》七喻。

  历代的祖师大德们,效佛所行,大力推动通俗弘化事业。依据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早在公元二、三世纪,活跃于印度北部罽宾一带经部的前驱者譬喻师们,在重视内修禅观的同时,时常引用“本生”故事来教化众生。以譬喻师鸠摩罗多(童受)为例,他写了《喻鬘论》和《痴鬘论》(即《百喻经》)等著作,以故事的方式来解释道理,“以事喻经”,是印度大德们弘法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禅师们,更是发扬光大了先圣们灵活多变的弘法方法,逞机锋,解公案,参话头,启发学人,建立起通俗弘化的机制,为后人留下近三万个禅宗公案,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禅法大兴于天下。

  今天,我们有幸生于科技发达时代,理应效佛所行,充分利用网络、多元媒体、电影、电视、话剧、流行文学、杂志、漫画、报纸等当今社会人们喜闻乐见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弘扬佛法。譬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多元媒体将某些佛经故事制作成电影、游戏,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佛法的熏陶。自古以来,佛教艺术与佛教音乐便是弘法的重要手段。讲解佛法时,配上精彩生动的图片、照片,图文并茂,尤如敦煌石窟再现,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高科技也可将原本只有出家人念诵的经咒转换成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歌曲,空灵圣洁音声弘法,震撼人心。以美国万佛城恒实法师为例,他于2009年11月6日,在北京大学秋林讲堂用心爱的木吉他,以酷似约翰 丹佛的嗓音现场弹唱了一首赞颂观世音菩萨的歌曲《她度我》(She Carry Me),震撼全场。一行禅师的弟子也常以音乐的手段来弘法,使得一行禅师的教法风糜全球。

  综上所述,佛教的根本问题,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弘法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引导人领悟佛法的精髓,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才是弘法的目的。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行之有效的弘法模式,是佛教珍贵的财宝,值得今人借鉴。走入人群,针对当今人的问题,对症下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随机施教,应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弘法模式。

  (作者:健钊法师)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