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知识介绍

2012-10-31 14:06  来源:互联网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中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向了许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中(1068-1077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祐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元代和明代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的祩宏见“北水陆”仪汉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清道光间仪润汇集祩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关键字: 水陆法会 佛教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