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中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向了许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中(1068-1077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祐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元代和明代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的祩宏见“北水陆”仪汉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清道光间仪润汇集祩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