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医的关系源远流长

2013-06-06 11:04:40  来源:五台山研究

\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已渐被中国古文明及人文习俗所接收,成为至今仍对中国民众思想、生活较有影响的一个宗教。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影响了传统医学的发展。

  佛经中蕴含着大量的医药内容。据记载,集佛教典籍之大成的《大藏经》中,专论医理或涉及医理的经书有400余部。《大方顶王经》描述佛祖是一位大德医王,善知病因、病情及治 疗,善于普救众生超脱苦海。在《大藏秘要》第1-5卷中,载有内、外、妇、儿、五官等疗 病方法,如:《佛说婆罗门避死经》、《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佛说奈女耆婆经》、《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安般守意经》、《佛说佛医经》、《佛说胞胎经》、《佛说佛治 身经》、《佛说活意经》、《佛咒时气病经》、《佛说咒齿经》、《佛说咒目经》、《佛说 咒小儿经》、《神秘要法经》、《坐禅三昧法门经》、《禅法要解经》、《禅要诃欲经》、 《治禅病秘要经》、《易筋经》、《佛说疗痔病经》、《曼殊师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除一 切疾病陀罗尼经》、《能净一切眼疾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经》、《大般 涅经》、《南海寄归内法传》、《大智度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六妙法要》、 《摩诃止观》、《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延寿经》、《 佛说医喻经》、《五门禅经要用法》、《耆婆脉经》、《耆婆六十四问》、《龙树眼论》、 《耆婆要用方》、《耆婆五脏论》等。

  《无量寿经》卷四说:"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 "唯独作善行善,不作众恶,身体才能度脱生死,获其福德,得到长寿涅之道。"《无量寿经》卷四又说:"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心怀空寂,净无垢染,犹如虚空,勤于修行,追求道德完善,可得长久不衰的生命,长寿给人带来的快乐没有止境。《增一阿含经·四意断品》载佛言:"若比丘、比后尼 修四神足,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发智论》、《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小乘 论典,都引证此言,说延寿可经劫,甚至可过一劫。《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问:何故‘ 神足‘说名为‘寿‘?答:由此(四神足定)为依,寿不断故。"《大智度论》认为,生病有 " 外缘"和"内缘"两种因素,"外缘"即为外在条件,如受到寒热、饥渴、摔伤,挫伤等等 ;"内缘"即内在条件,如纵欲贪色、发怒、恐惧、思虑等等。《摩诃止观》则认为,贪恋色、声、香、味、触"五尘"会生疾病。

  我国历代医僧及佛门弟子中之习医者,借行医弘扬佛法,成为古代医疗队伍中的一支力量,其医术高明者,以医名世;著书立说,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内容,同时也推动了周边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佛教的同时,也传去了中国医学,所著《鉴上秘方》等,在日本广为流传且影响深广;浙江萧山竹林寺,为女科的始祖,所传妇科专著有数十种,至清末已历107世;少林高僧,武艺卓著,国难之时,挺身护国,伤亡自救,久而 久之形成了我国武术的渊源,所编以伤科为主的《少林秘方》成为当代伤科之宝库,为研究骨伤、点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历代医书中,不乏渗有佛家的思想,如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慎 柔所著《慎柔五书》、慎斋著《慎斋遗书》等。但由于西方医学的渗透,佛医的地位逐渐下降,再加上历代战乱连绵,使佛门医书大量散失,遗留甚少。

  佛教十分注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解脱,"四大皆空"即是一说。在疾病扰身之时,通过心身 修行,进入无我之境,使之荡然无存,体气平和,或口中持名"观音菩萨"、"佛祖", 或默念想要的某一药物,想象能药到病除,或观想极乐世界……如此静养、暗示、调息,起 到修身养性,调节阴阳,保健康复的作用。

  佛教"医方明"与中医理论相互吸收和影响。佛教在拯救众生诸苦的基本理论中,向众 生提供了医治众生"心病"和"身病"的技艺,不仅其全部佛法的教理体系可以作为广义和 深义的身心对治方法,而且还以佛教医学善治施医著称于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佛教的 八正道、 三学、六度等修持之道,都是行之有效的身心疗法。它们对指导人生正确的心理观和生活态 度,保持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对心理疾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对策,如《教乘法数》认为,有"八万四千尘劳"就有 "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方法)"。《大乘义章》则提出了六种对治方法: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空观等,其具体方法与现代身心疗法相似 。佛教还强调修心,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礼拜、忏悔、唱诵、打坐、念佛、看护病人等,都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关键字: 佛教 中医 心理学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