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文化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楼宇烈:中国宗教的侧重点是以人为本

2013-10-22 13:11:37  来源:中国宗教

  记者:对于宗教的发展,您曾经提出“人文立本”的观点,那么,“人文立本”落实在当下,需要如何做起呢?

  楼老:我不光提出人文立本,我还提出人文宗教的概念,中国宗教的侧重点应该是人文的。当然这个概念会引起争议,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是我说这个概念应该算是中国宗教的一个特点,因为中国的整个文化就是这种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不是说没有什么崇拜的对象,但是它不是崇拜至高无上的神。人文宗教相对于拜神教来讲,它崇拜人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儒家到佛教都有这个特点。宗教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文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宗教最终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在西方的概念中,人的问题必须要靠神来解决,人自己无法解决。然而中国文化强调,人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虽然也不否认神的外在帮助,但神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的净土是自力他力的结合,以自力为主,这就表明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

  提出人文宗教的问题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对外在神的绝对崇敬。“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道福善祸淫”,天道降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而善、恶是自己决定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所以并不是对神的绝对崇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神聪明正直,依人而行,不是神决定人,而是人决定神,这与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契合的。所以,在中国没有一个像西方那样的拜神教,在中国要强调人文精神的发扬。

  记者:您曾经提出,宗教在当代中国,不仅是一种历史上的文化,也是活的现实文化,需要发挥宗教活动场所的现实功能。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来发挥呢?

  楼老:宗教活动场所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弘扬正信,满足信教群众的信仰需要;第二,要对社会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单就着眼于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公民素质,宗教界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我曾经提出以三“境”来建设佛教寺院。一是干净的“净”,佛教认为自性清净,佛门是净土,所以干净是回归清净的本性,是佛教寺院的最基本要求。二是安静的“静”,也就是寂静的“静”,灭除了所有贪瞋痴的念头,也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寂静。三是恭敬的“敬”,佛教讲六和敬,团体里相互尊重,身和同住。可以说,这三个“境”符合佛教的本意,我希望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全民都养成这三个境。三境之中,一个是出发点,一个是目标,一个是集体生活的原则。寺庙里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僧团内部尊敬谦让,一进去人们的心情马上就不一样了。出家人做到这三个境,由此再影响到信众,信众影响其家人、朋友,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做到三境,就是佛教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飞跃。所以不能只是抽象地讨论佛教的教义,而是要把这些教义落实到社会生活中去。当然,要做到三境,是有难度的,需要改变生活习惯,但是我想佛教界应该去做,体现出宗教信仰的力量,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果。

  记者:对于鼓励宗教界发挥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您如何看?

  楼老:做慈善,首先要明确慈善的观念。什么叫做慈善?慈善不是施舍,不是事事都包揽,慈善是自觉自愿的。布施不仅仅是财布施、法布施,为别人服务、安慰别人也是布施。

  佛教教义强调要做无相布施。无相布施就是三轮体空。三轮指布施者、布施物、受布施者。《金刚经》讲,不要执著于我在布施,更不要执著于我布施人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人受我布施,如果为了求回报就不如不布施。布施本来是要消除人的悭吝心,消除人的我慢,可是做了布施以后想求回报,只能增加我慢和悭吝心,是适得其反。这些道理应该讲清楚。慈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有的时候精神上的布施比财物上的布施更加需要,宗教的布施不能完全停留在财物布施上,而要注重心灵的布施,让大家能够安心。有些情况下,天灾不必要那么夸大,其实就是自然的调整,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点,看破了,就不会那么执著于痛苦了。

  宗教慈善还应该不断发掘新的方式方法。有一次,我去苏州寒山寺,看到他们办了一个慈善超市,我觉得很有意思。面积不大,但商品齐全,按成本价出售。由民政局把当地参加低保的人员名单提供给他们,他们按名单发放慈善超市的购物券。慈善超市中的货物又标明了这是某某人(或单位)捐助,达到了各取所需的效果。慈善最好是能够激发起人的自立自强精神,不能慈善越做越依赖,那就是失败了,这也是慈善观念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宗教界做慈善大有可为,也是传统,怎样让宗教界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用宗教的精神感染大家做善事,的确是一件值得重视的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您近年来也多次参加佛教场所的学术活动,对于宗教活动场所的学术文化活动,您有什么评价?下一步,这类活动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哪里?

  楼老:这些文化活动,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应该肯定的。当然,佛教界举办文化活动,但参加这些活动的是非出家人为主,我觉得慢慢地是不是可以匹配起来,让出家人也多一些机会参与其中,获得提升。

  另外,寺庙还可以多做一些日常的文化活动,不一定集中在学术研讨会上。我多次提出过,不要向学术界看齐,佛教界有自己的特点,应该多探讨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再次,现在有一些寺庙在做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成为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比如说一些庙的书画社、书院等。这种文化活动中心包括两层:一个是比较专业的人士相互交流的地方,这个方面还可以对社会进一步开放;另一个,我还再想,我们的寺庙将来能不能成为民间综艺人才集聚和培养的地方?现在,民间有很多奇人,如果寺庙在民间综艺的传承上能够发挥作用的话,那将对社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贡献。

  作者:张雪梅

  相关阅读:

  大公专访楼宇烈:传统固本 智慧启蒙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