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神秘的峨眉之行 (图片来源:资料图)
仓央嘉措的《情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图片来源:资料图)
清朝康熙年间,西藏宗教领袖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以下简称仓央嘉措)至峨眉山,礼拜普贤菩萨。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这是藏传佛教界人士到达峨眉山之始,开了藏传佛教活佛亲临峨眉山之先河。
仓央嘉措,一生经历奇特而富于传奇色彩。然而,在藏文正史或文献中对他的事迹则没有用更多的笔墨来记载,特别是对他的后半生一笔带过,几乎成为空白。故学术界对仓央嘉措的后半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研究仓央嘉措,目前主要依据《第六世仓央嘉措情歌》(简称《情歌》,按藏文原意应译《情歌》为《道歌》,故以下称《情歌》为《道歌》)和《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密传》(简称《密传》),由于种种原因,藏传佛教一般不公开印刷或发行这两本书。然而,事与愿违,两书却在藏族民间悄悄地广为流传,从而使仓央嘉措在藏区成为历代达赖喇嘛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一代活佛。当然,两书本身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道歌》在藏族道歌中独树一帜,脍炙人口,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家喻户晓的佳作,它对藏族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密传》是一本传记,由仓央嘉措的学生阿旺多杰执笔,记述了仓央嘉措的一生。仓央嘉措的一生,由于政治等诸多因素,遂成一件历史悬案。《密传》则揭示了这一悬案,填补了历史空白,它以详实的描述反驳了那些歪曲历史、弄虚作假、造谣惑众、诬蔑或陷害仓央嘉措的一切言行。
仓央嘉措至峨眉山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据《密传》,仓央嘉措系西藏南部门隅之宇松地方人,生于藏历第十一饶迥水猪年(1683),父名仁增扎西旦增,母亲叫才旺拉姆。第五世达赖桑杰嘉措是于1682年逝世,本应及时寻找灵童。但由于“当时第司·桑杰嘉措忙于修建布达拉宫和新造大灵塔”而无暇选定第六世达赖,将如此严肃、影响深远的大事拖至十几年。
藏历第十二饶迥火牛年(1697),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仓央嘉措为五世达赖的灵童,是年9月27日迎到那噶措则与五世班禅洛桑耶西会晤,剃发受戒,取法名为仓央嘉措,10月25日,仓央嘉措被迎至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从此仓央嘉措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六世达赖喇嘛。
但当时西藏的政局不稳定,“1701年(清康熙四十年),固始汗之孙达赖汗逝世,其子拉藏汗继承汗位。拉藏汗即位后,与第巴桑结嘉措的关系日益恶化。”仓央嘉措遂成为“西藏上层统治者与和硕特部落上层统治者争权夺利的牺牲品,”1705年,拉藏汗处死了第司·桑杰嘉措,并欲废黜第司·桑杰嘉措亲自拥立的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藏历第十二饶迥火猪年(1707)秋天,年满25(藏族人年纪均以虚岁计算,实际24周岁)的仓央嘉措被“迎往”内地,越唐古拉山经北路至堆日措那(今青海湖附近)。在此地发生了令人不可预测的事件:《密传》指出,来自朝廷等许多压力,使“迎送”人员进退两难,仓央嘉措在广袤的青海湖畔决然舍弃显赫的名位,悄然隐遁,场面感人肺腑。法尊在其著作《西藏民族政教史》中也指出:“康熙命钦使到藏调查办理,拉藏汗复以种种杂言毁谤,钦使进退维艰之时,大师乃弃舍名位,决然遁去……尔时钦差只好呈报圆寂,一场公案乃告结束。”从此仓央嘉措以极其普通的僧侣身份,开始了他那可歌可泣的流浪生活,“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宏法利生,事业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