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而后,他又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开创了中国禅宗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
禅宗是自生自悟的思想,在启发唤醒我们的智慧。禅宗祖庭国恩寺住持如禅法师认为,用四化来概括六祖惠能对佛教的贡献,就是他把印度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生活化、丛林化。六祖惠能认为行、住、坐、卧都是禅,修行随时随地,佛在心中,不需要外求,而是要向内去修行。
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纪念活动在新兴隆重开幕
9月5日,纪念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暨2013广东第六届禅宗六祖文化节在惠能故乡云浮市新兴县龙山六祖广场开幕。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于蓝、广东省政府副省长林少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云浮市委书记黄强等省市官员,中国佛教协会圣辉法师、明生法师、心澄法师、祜巴龙庄活佛等副会长及港澳台地区以及泰国、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的近百名高僧大德,出席活动开幕式。
本次新兴会场的活动从5日开始,历时4天,包括六祖金像安座暨瞻礼典礼、佛舍利塔奠基典礼、菩提功德林栽植、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展示馆落成开馆暨禅文化书画展揭幕、素食文化、“禅与生活”电视论坛、千盏明灯朝六祖”传灯法会,以及大型祈福法会、《六祖坛经》大讲坛、禅宗文化生态游、禅宗文化生态游等内容。[详细]
如禅法师:全球危机需要六祖精神完善人类品格
一代人杰,三教师表,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六祖慧能大师,一千三百年前生于新兴,1300年前寂于新兴。六祖与新兴的因缘,殊胜无比。纪念六祖慧能大师,弘扬六祖禅文化,意义重大,旨在为人类谋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六祖禅文化是无价的财富,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显得宝贵。
因为今天的人类依然被重重烦恼所困扰,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精神生态,皆面临着种种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样的时代环境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这方面,六祖禅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为人类的精神品格的自我完善,以及和平与幸福,能作大方便。
如是思维,我们今天的聚会意义深远。这既是对示寂1300年来的六祖菩萨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开拓。 [详细]
六祖大师一生:五祖座下得法 开创南宗禅
慧能本来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有过一官半职,后被贬谪岭南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死在任所。惠能从小与寡母相依为命,靠他砍柴维持生活,非常困苦。
有一日,他在集市上卖完柴,听见旁边一个客人念诵佛经。他一听,便觉心有所动,仿佛春山里忽然一声鸟啼,不知不觉把连日的劳累困顿都忘了。他忍不住上前问那个客人,所念是何种经典。客人告诉他,是《金刚经》。又说弘忍大师劝人读这部经,经里有见性成佛的法门,所以自己随身携带,念诵不已。惠能听得一脸渴望,有如在沙漠上跋涉已久的人思欲泉水。去东山寺投弘忍学法的念头一起,便无可遏制。惠能回家安顿好母亲,便日夜兼程,来到了东山寺。 [详细]
六祖民间故事:降服火龙 与之讲经说法
惠能是由一个出身低微,而且又不识字的岭南猖獠,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后人更给他冠誉为东土小释迦。正因为他是从一个乡村小樵夫,一跃成为佛教界万人敬仰的祖师领袖人物,其一生流传着不少动人的故事。其中大部份故事均记载于《六祖坛经》或其它书籍之中,但有些故事特别是他出家前的一些生动而又神奇的故事如“与龙说法”、“别母石”等等都是《六祖坛经》和其它佛教书籍所没记载,这里仅凭民间口头传说而流传到现在,且情节颇为生动的民间故事,编录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
民间传说惠能少年时期,龙山境内常有火龙出没,伤害村中人畜。村民请了很多能人异士均不能降服火龙,反而激怒了火龙,火龙出没的次数越来越多…… [详细]
佛教纪录片: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惠能大师,俗姓卢,父卢行蹈,母亲李氏,唐朝新州人(即今广东省新兴县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初八日子时。次日,有二僧来访,对行蹈说:“府上昨晚生一小孩,我们是专门来给他安名,名为惠能。”行蹈问:“为何叫惠能?”僧人回答说:“惠者,以佛法惠施一切众生,能者,能作佛事,弘扬大乘佛法。”说罢,二僧不知所踪。
惠能三岁丧父,母李氏茹苦含辛,矢志将其抚养成人。及长,因家贫而以卖柴为生计瞻养老母。一日惠能担柴到县城卖,在金台寺(即今新兴县人民医院内)听一僧人诵《金刚经》,听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有所感悟,于是上前问曰: “此是何经?”僧人曰:“此乃《金刚经》,黄梅弘忍禅师教我们诵的。”……[详细]
六祖故居:新兴龙山国恩寺
国恩寺位于新兴县集成镇的龙山脚下,距城13公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六祖惠能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之所。惠能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于唐玄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报恩寺”。国恩寺背枕龙山,故又名“龙山寺”。一块“敕赐国恩寺”金光闪闪的大牌高悬在寺门之上。国恩寺的山门西向。寺正门广场前,一条10米长的巨龙横亘腾跃,气势逼人,一对巨龙夺宝的立体雕饰,则雄踞于近百米长的寺前高墙之上,气势恢宏。经历朝修建,院宇精严,布局壮观,建筑面积广达9200多平方米。
国恩寺名闻中外,与海内外有久远香缘。国内外常有参拜团来此顶礼,又以日本佛教访华团为最。1982年2月,“日本六祖足迹参拜访中团”谒国恩寺,就举行过隆重的参拜仪式,并赋诗留念。1990年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国恩寺朝拜、游览的就有10多万人。 [详细]
国恩寺方丈:如禅法师
释如禅,云浮市罗定太平镇人。1963年出生,1982年在新兴县龙山国恩寺出家,同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1984在北京广济寺授具足戒;1986年毕业后回到新兴国恩寺,担任寺管会副主任,知客师,当家师等职;1997年任国恩寺当家师(主持寺的全面工作);200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荣任国恩寺方丈,来自海内外的逾万名长老及善众参加如禅大和尚晋院升座庆典。
如禅法师现任广东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云浮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政协云浮市第四届委员、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新兴县佛教协会会长,并担任中国禅学研究系列丛书《六祖坛经》研究主编。 [详细]
国恩寺应化圣迹:六祖亲种古荔 大师杵锡出泉
在寺的东北面有一棵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古荔。是六祖惠能带领门徒回故居时亲手种植的。虽历经兴衰,甚至在文革期间遭人用火烧过,但至今仍茁壮成长,巍然挺拔,枝繁叶茂,高十数丈,盛夏结果,优于它荔。日本、韩国等佛教信徒来寺寻宗访祖时,均视此树为圣物,予以参拜,且称此树为“圣树”,是“佛荔”。每逢荔果成熟季节,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们常来此品尝佛荔果。有些信徒把荔枝叶也当成了驱邪去病的灵药,认为喝了荔叶泡的茶能使人身体健康且延年益寿。
卓锡泉是六祖惠能回故居讲经说法时所开凿的。因当时追随六祖的门徒很多,用水不足,有些弟子与六祖商量,六祖就在寺后用锡杖击地,令弟子于此处掘地而成泉。后人为了纪念六祖,故叫此泉为“卓锡泉”。[详细]
《坛经》独一无二的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地位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它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生平事迹和说法内容的集录,由慧能弟子法海整理成书,成书时间大约于公元713—732年。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及“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足见《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之高,足见慧能禅宗影响之大。
《坛经》所代表的慧能南宗在充分肯定每个人的真实生命所透露出的生命底蕴与意义基础上,融解脱理想于当下的现实人生中。在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大潮中,《坛经》和其他中华文化典籍一样,仍有其感召生命、净化灵智、庄严人类文明家园的慧命和价值。 [详细]
《坛经》的般若思想:般若本自具足 当下见性成佛
《坛经》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悟此心,直了成佛”(见《行由品》)。菩提自性,显然就是般若的不同名称。菩提在那里,在众生的心中。五祖在退居传衣钵时,开示徒众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自去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见《行由品》)。自性是般若之性,五祖传衣钵,让弟子们作偈表达自己的修证功夫,看谁成就了自心般若之性。
纵观《坛经》的般若思想,是以性空,无所得为基础,开显般若性。一切众生心中具有般若性,只因无明,妄相、执著,而不得显现。在认识到心中具有般若性的前提下,时时保持智慧的朗照。以无相、无住、无念的修证方法,明心见性,成就般若。 [详细]
《坛经》思想的现代意义:众生平等 自性解脱
《坛经》所要表达的人人皆可成佛之性的思想,实际上正是每个社会人性平等的一个永恒追求,在这一点上使它具有了超越常与不常的时空,成为每个社会与人类的永恒的话题,始终突显了时代意义,具备了当时当下的现代意义。这个理论在今天仍然可以用来解决我们所碰到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的诉求。
慧能提出的佛性平等的思想和明心见性的主张,契合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众生的精神疾病和心理误区,乃至包括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指导意义与帮助的作用,直到现在仍然显示出其生命价值,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坛经》的现代意义仍然会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慧能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详细]
六祖大师思想影响:潜移默化地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六祖慧能,唐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生。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第六代祖。六祖慧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六祖慧能的禅学理论不仅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文明也有积极的影响。
《六祖坛经》的翻译推动着六祖南宗禅在世界各地的流布。自1930年黄茂林英译《六祖坛经》,先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了该译本,开了英译《坛经》之先河。迄今所见,共有12种英译本。此外,还有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等译本。这说明《坛经》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是很广的。 [详细]
慧能大师“三无”思想对人类心灵和谐的终极意义
禅宗认为,人类心灵具有觉悟人生、统一宇宙万法的和谐本性,但这种本性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贡献则是高举明心见性的旗帜,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思想将人类心灵深处极致的和谐本性(佛的境界)呈现于人的当下一念之中。这种呈现全面、深刻、简洁、明了,对人类心灵的和谐本性进行了终极意义上的探索,为迷失在滚滚红尘中的人们重建个人的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
慧能在继承了佛教般若性空和涅槃佛性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倾向,提出了“三无”学说,开创了以当下现实人心为本的禅宗体系。慧能禅法体系对恢复人类心灵本质的和谐状态,化解心与本性、心与自然、心与现实生活的隔阂,对解决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困惑具有终极的指导意义。[详细]
揭阳市委书记:弘扬六祖文化是广东建设应有之义
禅宗六祖文化中所包含的追求真善美、扬善抑恶等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公民伦理道德要求存在相通之处,对信教公民的行为具有较强约束力。在社会矛盾凸现、思想文化选择多元化、信教人员趋多的新情况下,其道德教化与心理调适作用日显重要。禅宗六祖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贵和思想,包含着化解冲突、整合社会、提升人生的智慧,深入挖掘其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内容,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发掘和弘扬禅宗六祖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都是很有价值和积极作用的。
如,发挥禅宗六祖文化讲平常心,顺应自然,倡导温和的心理,有利于引导社会群体及时调适心理,克服浮躁心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消除人心不稳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