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尽了小乘经教和世间知识后,鸠摩罗什法师同他母亲到印度去学大乘经典。体悟到大乘佛法的境界不可思议,回到龟兹后,他开始专弘大乘。教授鸠摩罗什小乘佛法的老师听说后千里迢迢赶来龟兹求法,拜鸠摩罗什为师。
前秦苻坚闻法师德行,于公元382年派大将吕光率7万大军战胜龟兹国,以武力迎接鸠摩罗什前往长安,期间受尽屈辱,如如不动。后吕光在凉州(今甘肃武威)称帝,鸠摩罗什被困凉州17年。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遣使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奉为国师,讲译佛经。至十一年(公元409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十诵律》、《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等律,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译经总数《出三藏记集》作35部294卷,《开元释教录》作74部384卷。
南北朝时期梁国高僧慧皎所著的《高僧传》,详细记录了鸠摩罗什的一生,也是目前已知的所有关于鸠摩罗什研究、传记的源头性资料。慧皎大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客观的笔触和真挚的感情记录了鸠摩罗什这位天才译经师跌宕起伏的一生,令人唏嘘。古文的简练精妙,意蕴悠长,并非白话翻译可以替代,因此,特地向各位读者奉上这篇研究鸠摩罗什生平的基础性文章,以飨大众。由于大正藏不著标点,编辑对本文做了断句和标点方面的处理。
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是过去七佛都是由他来翻译经典。“颖悟绝伦善知识”:他这种聪明智慧呀!一般的人都比不了他;他真是一个善知识。他过目不忘,一天能记三万六千句。有很多人在那儿翻译经典的时候,都要经过他的印证,他给证明过这个是对,是不错的。他所翻译的,和佛的意思一点都不差。他的功德,真是对后世的佛教徒是特别的深厚,报答不完的。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国去,这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这种力量所成就的,也就是他的功德庄严所成就的。
古今翻译,风气不同,依今日翻译之“匠气”而视古代译经大师,必不能得历史的真相。古昔的译经大师,必先是佛法的通达者。鸠摩罗什大师,不仅是正法在握、依法通经的翘楚,更是开中原大乘先河,开张汉地般若法眼的巨擘。哀鸾是佛国净土中一种能发出微妙柔软、和雅美声的圣鸟,所演唱的是清净法音。大师以哀鸾自况,其一生传译佛经,有流布法音之功。大师所布宏的,正是般若中观的甚深法音。
鸠摩罗什早年也有舍身求法的经历,但最能体现他精神品格的,则是舍身弘法的大愿,以及为实现此大愿,甘于忍受一切苦难的坚韧不拔。他那种超凡卓绝的精神品格,证明在理想的指引下,人类的意志力可以战胜一切自然和人为的险阻,创造辉煌的业绩。在中国佛教史上,出现过许多弘道者、求法者,经历寒暑风霜之苦,高山流沙之险。罗什遭受的苦难,不仅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来自人为的精神折磨。逼他娶妻、逼他骑牛、骑烈马,败其德行、毁其尊严,遏其大志,种种精神的摧残,在古往今来的高僧中,以罗什为最。读者如果能了解此,思及此,能不同情怜悯之?虽然罗什遭遇种种苦难,但他以佛为榜样,体悟忍辱波罗蜜,为实现在东土弘法的大愿,即使身当炉镬之苦也无恨。
罗什从地上爬起来,用袖子擦擦脸上的土灰,依旧不言不语,不怨不艾,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卫队长对土丘上的罗什大喊:“罗什,再骑啊!马在你后面。”罗什回头,大宛马在不远的地方“咴咴”地叫。罗什走过去,再次跨上马背。马举起前蹄,作一停顿,积蓄了力量,从土丘上直冲下来,连续跳过几块大石头,再突然转向,往旁边狂奔。就在转向的瞬间,罗什从马背上摔下来,在山坡上翻滚,最后四肢伸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吕光与卫队又一次爆发出大笑,士兵们狂叫:“罗什,起来!罗什,起来!”罗什仍然一动不动。他清楚吕光的有意捉弄。他非要叫你摔几个筋斗不可,否则不会罢休——这是不可逃避的苦难。
根据玉奇喀特的地望情况、规模特征和出土文物分析,我们倾向玉奇喀特是魏晋早期的都城,故鸠摩罗什出生地在玉奇喀特的可能性比较大。
塑像的设计者阎玉昆等先生曾长期在莫高窟临摹研究敦煌彩塑,还亲自到克孜尔石窟考察壁画及临摹出土的彩绘泥塑原作,以确证鸠摩罗什塑像风格的合理因素。如鸠摩罗什的坐姿就参考了壁画中思维菩萨的姿势。塑像着僧衣(衣纹贴身,呈西域式的“曹衣出水”状),坐束帛座、头微倾俯视:塑像背东朝西,双手无着;身躯雄健、沉静凝思、神情安详。面部五官、头像与身体、手和脚均为写实手法,风格倾向于世俗层面。
与鸠摩罗什有关的遗迹分别有——出生地:新疆阿克苏地区玉奇喀特。讲法地:新疆库车县苏巴什佛寺。活动地: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途经敦煌白马塔。讲法地: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译经地:陕西户县草堂寺。
这是寒冬的凉州古城的深夜,一年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夜,我去膜拜一位大师的舌头,鸠摩罗什的舌头。这里只有他的舌头,没有别的,一根供奉在密檐式砖塔下一千六百多年的舌头。虽然,我无数次来过凉州,春夏秋冬,每来一次,必须要看一眼鸠摩罗什塔,哪怕只够匆遽一瞥的时间。“什之在凉州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晋书》中轻描淡写几句话,鸠摩罗什生不如死十七年啊。
结语:在中国佛教史上,出现过许多弘道者、求法者,经历寒暑风霜之苦,高山流沙之险。鸠摩罗什法师的的苦难不仅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来自人为的精神折磨。逼他娶妻、逼他骑牛、骑烈马,败其德行、毁其尊严,遏其大志,种种摧残。法师遭受的苦难与其高远的智慧,惊人的成就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令人概叹,令人唏嘘。“道不自弘,弘必由人;俗不自觉,觉必待匠。三界火宅,众苦交煎,唯菩萨大士不惧五浊,入泥入水,济拔众苦。”这正是鸠摩罗什法师一生的光辉写照。
监制:史利伟 王丽君 本期策划、责编:张玺 技术支持: 王文杰
大公佛教邮箱:fo@takung.com 新浪微博号:大公佛教 电话: 010—5631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