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图片来源:资料图)
国史大纲(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钱穆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抗战军兴,他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在这本书中,对佛学之中国化亦有书写。
南北朝佛学,北尚禅行,南重义解。周武毁法,北方禅宗亦避而至南。所谓“佛学中国化”运动,亦至是始成熟。其后禅学崛兴,则全以南方为策源地。
举其要者,则有天台、华严、禅宗三家。
今若以魏晋南北朝佛学为“传译吸收期”,则隋唐佛学应为“融通蜕化期”。
佛法在中国,应可分三时期。初为“小乘时期”,以轮回果报福德罪孽观念为主,与中国俗间符箓祭祀阴阳巫道,专务个人私期求者相依附,此第一期也。
自道安(大师)、鸠摩罗什(大师)以下,宏阐大乘。先为“空宗”,(此始印度龙树菩萨、罗什大师来中国,尽译三论。至隋代嘉祥大师吉藏,而南地三论宗于以大成。)次及“有宗”,(此始印度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兄弟。此宗之盛行于中国较迟,直至玄奘奥德赛西行,受法戒贤法师,归而传之窥基法师,而此宗始大盛。是名法相宗,亦名唯识宗。其入中国,亦称慈恩宗,以窥基法师住慈恩寺也。然此宗大盛,固在唐初,而唯识经典之传译,则已先而有之矣。)是为“大乘时期”。
时则以世界虚实、名相有无之哲理玄辩为主,与中国庄老玄言相会通,此为第二时期。
若台、贤、禅诸宗之创兴,则为第三时期。其一切义理,虽从空、有两宗出,而精神意趣、轻重先后之间,则不尽与印度之空、有两宗同。今若以小乘佛法为宗教,大乘佛法为哲学,则中国台、贤、禅诸家特重自我教育与人生修养。小乘偏教、偏信,大乘偏理、偏悟,中国台、贤、禅诸宗则偏行、偏证。是其蜕变处也。故必有台、贤、禅三家兴,而后印度佛法乃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洽、相和会。
而尤以禅宗之奋起,为能一新佛门法义,尽泯世、出世之别,而佛教精神乃以大变。
禅宗自称“教外别传”,不着言语,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而其后推演愈深,乃至无佛可成,无法可得,无烦恼可除,无涅槃可住;无真无俗,本分为人,呵佛骂祖,得大解脱;如是则世、出世之界划尽泯,佛氏“慈悲”乃与儒家之“仁”,同以一心为应世之宗师。故论绾合佛义于中国传统之大群心教者,其功必归于禅宗也。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曾任北大、清华、西南联大教授,创办新亚书院。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