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果法师演说流畅 一生教演天台 行宗净土

2013-05-12 10:43:21  来源:大公网佛教

\
乐果法师德相

      位于南投埔里镇观音山的佛光寺,地址在埔里镇观音路。埔里镇是一处人杰地灵的所在,此处气候温和,水质甜美。有人说:“埔里冬夏只用一条薄棉被。”意思是这里“冬暖夏凉”。而专制绍兴酒的酒厂设在埔里,也可见此处水质之佳。埔里有如陕西长安之南的终南山,是出家人修行的荟集修行之所,此处知名的寺院五十多所,不知名的庵堂茅篷无以统计。在知名的寺院中,有一座佛光寺,这是东北辽宁籍的乐果老和尚,于一九六八年所开创的道场。老和尚兴建佛光寺时,高龄已经八十五岁了。寺院落成后,他犹自到东南亚、加拿大到处弘法,席不暇暖,直到九十六岁才安详示寂,真是一位福报很大的老人家。

  乐果老和尚俗家姓陆,名星龄,字炳南,辽宁省营口县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甲申岁正月初九日,出生于营口西南五台子村。他幼读私塾,受儒家传统教育。长大后继承祖业,经营德玉广商号。光绪一九〇五年,俗名王福庭的倓虚法师,那时尚未出家,在营口的宣讲堂充任宣讲员。时年二十多岁的陆炳南,是护持宣讲堂的地方人士之一。他和宣讲堂中的一般人志趣相投,常在一起讨论修道的问题。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中说:

  在那个讲堂里面,人位很复杂,各人的信仰也不一。有信乩坛的、有信炼丹的、有信外道的、有信儒教的、有专门愿办慈善的,也有喜欢施舍的。虽然同是劝人改恶向善,教化人心,而各人的宗教信仰却都不同。

  那时我们同在宣讲堂中研究东西的,有于泽圃(后来出家法名如光,后改定西)、陆炳南(就是后来出家的乐果和尚)、王志一,还有其他好些人。

  光绪一九〇八年,王福庭离开宣讲堂,在外面开了一家中药铺,以后中药铺就成了于泽圃、陆炳南等研究宗教问题的地方。他们同道中有一位名叫刘文化的,于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年)到海城牛头山,去参谒性亮老和尚,老和尚给了他许多开示,他才知道他们先前全走到岔路上去了。他回到营口,把参访性亮老和尚的经过说给大家听,最后他说:“我们以前所信的都是外道,都不究竟,唯有佛学最究竟,原先那条路走错了。现在我们应当回头另走正路,研究佛学。”刘文化这么一说,大家都很欢喜,于是凑出了壹佰块的现大洋,要刘文化到北京去请购佛经。自此以后,他们步入正途,开始研究《楞严经》、《金刚经》这些大乘经典。众人之中,陆炳南对于《金刚经》最有契悟,演说流畅。后来他到各地去讲《金刚经》,时日久了,众人尊称他为“陆金刚”,地方士绅都对他十分尊敬。

  一九一七年,王福庭首先出家,接著到宁波观宗寺就读于观宗学社。就是后来弘化东北的倓虚法师。于泽圃也于一九二三年出家,就是一九二九年,继倓虚法师出任哈尔滨极乐寺住持的如光法师(后来改名定西)。陆炳南出家最晚,他于一九三九年,五十六岁的时候才出家。事缘一九二〇年,倓虚法师离开观宗学社,到河北井陉县讲经。翌年,应奉天万寿寺方丈省缘和尚的邀请,到万寿寺办佛学院。他于北平(今北京)赴奉天途中,先回到营口,到宣讲堂去看看老朋友。陆炳南、于泽圃、王志一、陶海澜等一般人,见到倓虚以法师身份回乡,能讲经说法,大家都十分欢喜。他们为了纪念早年纪念一起研究《楞严经》和倓虚出家有了成就,大家商议著共建一所“楞严寺”,做为营口弘扬佛法的道场。而其中主张最力、态度最积极的,就是陆炳南。他说:“就怕我们的志向不坚固,如果志向坚决,世间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了无数的困难和曲折,前后修建了十年,终于把一座大丛林建起来了。

  一九三一年,楞严寺落成,本来要聘倓虚法师为住持,倓虚为了避开“为己修庙,方始出家”的嫌疑,坚辞不就。他推荐宁波观宗寺的退休方丈禅定老和尚,出任楞严寺首任十方选贤的住持。而陆炳南仍以在家居士的身份护持寺院。这样到了一九三九年,陆炳南已经五十六岁了。大光法师撰写的《乐果法师传》中称:“一日,憧然有醒,若有所感,遂毅然放下世缘,诣东北开源县名刹龙潭寺,依心彻长老剃度。”出了家的陆炳南居士,法名大闻,号乐果。

责任编辑: 储外明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