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是他以超乎常人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甘用苦行去追求和实践宗教理想的自律精神。他归依佛门,起点就高。几番被拒仍真诚恭拜一代高僧印光为师,并最终如愿。他亲近印光毕恭毕敬,侍奉学修点滴入微,终使向不轻下赞语的印光法师对他深为首肯。他学修和实践的是以持戒严格著称而又几至衰微的律宗,并以弘扬光大律宗为己任,呕心沥血,生死以之。他以数年心血研究撰述并精工小楷书写巨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即是其学修与实践的一个典范,期间几经病痛折损,依然矢志不移。经一番病苦,便有一分长进,就是他的信念。他自律甚严,弟子和友人供养的衣物、纸墨及其它用品,他都格外节省分毫不肯浪费。“坐享檀施岂易,自忖己德何如”,这幅自书联语准确地反映出他作为僧人受人供养的心境。
他曾这样谈及生活费用:“朽人居瓯饭食之资,悉承周群铮居士布施,其他杂用等,每月约一二元,多至三元。出家人费用无多。其善能俭约者,每年所用不过二元。”他曾谆谆教诲青年学佛者,要十分注意惜福、习劳、自尊和守戒,尤其常把印光大师的惜福和习劳事迹讲给大家。实际上,他自己正是这方面的杰出奉行者:“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民国九年在杭州的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民国初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笔者曾于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见其生前衣物、用具等,皆陈旧、简陋之甚,观之令人内心酸涩、顿生惭愧之心。可见在追求自己理想境界的修习过程中,他把承受种种苦楚作为人格升华的必由之路,真正是以苦为乐。“胜愿终成苦行僧”,人格圆满“三层楼”,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和丰子恺先生的阐释准确地概括了法师严修自律终成正果的心路历程。
其五,是他谦逊守拙、不务虚名的古君子之风。他是经历了大繁华、大悲喜而达于真平淡、真寂静的人,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居俗之时的绚烂多姿名噪艺坛已成历史,披剃之后他言谈举止温润谦恭,时时向先贤看齐、处处以古德为师。他的友人和弟子都说他是做什么事都极认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做得很像、做得很好:当教师是艺文卓荦而又温文谦恭的良师,做僧人是深研佛法谨严修持矢志弘律的高僧。离俗之后,他深入经藏并如法修持,很快进入角色。他不求名闻利养,不蓄徒众,不当住持,不开大座,处处脚踏实地,不事虚浮,“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他钩沉律籍、著述弘律,身心以之,备受各方尊重,却仍以“冒充善知识,实在是太为佛门丢脸”而自责。他听人劝告以书艺方便弘法,助益众人善道,随缘书赠墨宝成百上千而不惮病痛劳苦,却仍以“一事无成”“不堪回首”而“惭愧万分”,“我对我自己,绝对不能够原谅”。他说法开示,常常深刻解剖自己,并告诫大众要“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尽管他的特立独行高标于世,为世人所景仰,但他自视甚轻,自号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的“二一老人”。笔者以为,这绝不是故作姿态言不由衷,而是他一贯谦逊质朴自律甚严处世态度的真实表露。
应该说,法师的人格魅力是多方面的,他传奇般的身世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以上所述,仅仅是着重思想、观念、毅力、道德、品行等几个侧面的约略分析。简要说来,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执著精神,为了理想事业全身心投入的认真精神,重视修身和人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品、文艺观,以极高极严的标准律己、用言行一致的身教示人的自律精神,谦逊质朴、不务虚名的处世态度,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弘一法师独特人格魅力的主要方面。显然,法师留给人们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体现着哲人的力量。
当今之世,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已有巨大发展,很多领域简直是沧桑巨变。社会是进步了,但是很遗憾,人们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并没有随之同步得到应有的提高,有的领域甚至有所下滑和降低。换言之,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和物质文明有较大发展之时,相当多的人们还没有真正受惠于高度精神文明的福荫,芸芸众生还普遍生活在浮躁热恼之中。于是,种种道德失衡状态的存在就不足为奇了。譬如:在追求物质利益过程中,一些生产者、经营者违背市场经济有序的法制的竞争规则,坑蒙拐骗、倾轧欺诈等不法行为所在多有,令人置身市场如足触虎尾春冰,战战兢兢,各式陷阱防不胜防;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一些掌握这样那样权和利的人忘记应服务人民的公务员的根本宗旨,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已翻船者声名狼藉、遭人唾弃,仍行其道者利令智昏、迷途不返,是以硕鼠巨蠹屡见不鲜、前赴后继;在大众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改善而利益分配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占有较多物质金钱的少数人中又有一些声色犬马、穷奢极欲之辈,他们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给社会伦理道德涂抹了肮脏的油彩;人群之中颇有精神生活空虚、理想信念缺失的情况,有的失去进取心、不思艰苦创业,有的干脆浑浑噩噩、自甘堕落;而人际关系则颇多冷漠,漫说路遇不平、见义勇为者鲜见,即是举手之劳扶助弱小的实行者也不是很多;社会生活中,或因奢靡成风,暴殄天物、浪费财富,或因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造成人均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更为恶化;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举之则又不禁摇首浩叹。
这就又回到我们前面的话题上来了,我们今天满可以运用弘一法师人格魅力这笔宝贵精神遗产。换言之,法师的人格魅力直可说是浮躁热恼之中的清凉剂!
法师的人格与他的遗著一样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今天,尤其值得人们珍视和师法。愿更多的人们进一步认识法师,将其人格魅力这味清凉剂很好地使用与消化,早日解脱现实中的浮躁与热恼。法师有集联曰:“离暗趣明正,除热得清凉”。果能如此,实众生之幸也,岂不快哉!
作者:姜法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