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都光彩照人:九旬长老尼的长寿秘密

\
慈学长老尼(摄影:徐上杰)

  (文/李黎)前几年,我所在的单位和“中国长寿之乡”钟祥市长寿文化研究会合作出版过一套钟祥百岁老人画册。细心探寻一下八十多位百岁老人的生命密码,无非是每天早睡早起,喜欢动手动脑、爱吃豆腐白菜和萝卜,外加知足常乐,保持了一个乐观开朗、心胸开阔的精神状态。再大的事,在那些慈眉善目的长寿老人眼里,都不是什么事。

  中国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万事万物要有静心和顺心的心态,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对于长寿之道,清代桐城派学者方苞也总结道:“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故仁者寿。”即性情温和、本性善良、胸襟宽阔、言语简明扼要的人,都具备很大的福德,这些气质都是颐养身心、延年益寿之本。

  佛教也一向认为,寿命的长短跟财富、地位、常识、美丑等无关,与人的慈悲心紧密相联。有法师开示说,今生长寿的人,一定是过去世或今世对他人慈悲仁爱或是救护动物的结果。今生短命的人,必然是前世或今生杀害、虐待动物的结果;今生慈悲行善而短命的人,则是因为他前世所造的恶业先结果,而今生的善业刚种下不久,还没有结果的缘故。

  在日常生活中,救济贫苦和戒杀放生都是我们增长慈悲心,培植福报的好方法。因为,如果种下善因,一定得善果,种下恶因,一定得恶果,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譬喻经》上记载了一个“仁者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沙弥因救蚂蚁而善有善报。

  在我们身边,因放生护生得长寿的故事也屡见不鲜。

  武昌莲溪禅寺退居方丈慈学长老尼已经九十五岁高龄,却仍然精神矍铄,记忆力惊人。老人家一生以戒为师,严净毗尼,领众办道,不遗余力复兴伽蓝教育,曾亲近过民国高僧太虚大师,创办过武昌佛学院爱道培训班,素有中国当代第二比丘尼之称。

  据老人回忆,旧社会僧人受戒,一定要背会五堂功课和毗尼日用53小咒。而解放前,汉阳归元寺传戒一向很有名,由于恪守清规戒律,背不下来的人是绝对不能进戒堂,也受不了戒的。

  这53个小咒,包括了僧人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脱鞋上床,一天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无论穿衣吃饭,还是行住坐卧,都要通过持咒避免伤害众生,利益一切有情。比如说眼睛一睁开,就要念“睡眠始窹,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唵地利日哩莎诃(七遍)”;听到打钟,就念“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等;而清晨起床后脚一下地,就得念“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伤其形,愿汝实时生净土。唵 逸帝律尼莎诃(三遍)”。

  在长达八十多年的出家生涯中,老人家就这样长期持咒不懈,在生活中检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清净身心,长养慈悲心。这种博大无私之爱,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古人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每一个生命都是最宝贵的,即使它们再渺小再脆弱,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长寿的话,不妨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尽自己一份力量,去爱护生命、救护生命,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光彩照人。

责任编辑:王冠 DN019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