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书法师著《半路出家》
出家是很久以来深藏在我心里的想法,机缘有了,这事就干了。当然,能够出家也是需要有外力的感召,需要有高人的摄受,自己的那点力量是很难就从当下世俗的欲望中摆脱出来。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因为之前和僧人提出过出家的愿望,客堂的法师问,听说你曾发心出家?
回答是。
客堂法师事后就去告诉了主管出家的法师,很快就被约谈。
说是准备好了吧,也没什么思想准备;说是没准备吧,但多年来也一直是这样为自己安排和计划的。就这样,再次约谈,填表,去医院体检,水到渠成。因为岁数大了,时年三十九周岁。在恩师学诚大和尚的特批下,作为超龄者成为“准净人”,七月二十二日正式离开居士居住的地方,进入内院集中管理,师兄弟一起共二十人。
按照龙泉寺的制度,正式剃度前还需要先成为“净人”,成为净人之前还要先做一段时间“准净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确实符合出家的条件,才能进僧团,予以剃度。在成为准净人期间,除了接着承担护持寺院这样的居士分内工作外,还可以处理一些个人的世间事。这些世间事包括个人财产乃至辞亲割爱,需做好亲人的工作,免得出家时有障碍。
返回天津,一一处理好这些事情,只悄悄告诉侄子刘炳琦,希望他能引领公司的同事们做有正念的事情。他很听话,很快便能领悟。世间有些作品需要做个交代,部分作品的影视改编委托给一位导演,承蒙他的厚爱,购买了我的部分文字的影视改编权,这些收益将由妻子在我出家后,用于支付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所需费用。
书籍的出版确定了《盲流》的韩语版事宜,别的版权还未有着落,计划将所有书籍的出版随缘交付给一个机构或个人。
然后是孩子。
女儿然然、儿子刘二子在一个私塾里读书,正在背诵《佛说大乘无量寿经》和《大佛顶首楞严经》。我需要和他们有一个当面的交代和嘱咐。然然已经大了,在一位居士办的一所私塾里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在这所私塾里,我们谈了很多问题,生命、爱情、婚姻、死亡、国家、个人、社会,凡是所能涉及的,全都谈到了。
我们的共识是,既然生了,就一定要能够掌握死,否则稀里糊涂地来一趟人世间,实在是窝囊。可是我们面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情欲的问题。我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这些弯路都很凶险。
然然也会面对这些弯路,是否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些生死大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不是上根利器很难做到,像我这样笨拙的人是吃了屎才知道屎臭的人。女儿认为她不会如我这样,她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不用吃屎也知道屎臭。
然然的母亲之前告诉过然然我要出家的事情,她在电话里直接就哭了,问了妈妈几个问题,第一,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妈妈说,爸爸留下了一些版税。
然然说,那够什么呀,你那么能花钱。
妈妈说,没关系的。
然然说,那我以后怎么办啊?
妈妈说,去问你爸。
见到然然,我们没有谈怎么办的问题,那样谈就太俗了,我们谈到了人要平静。人活在世界上要能够随缘,改善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改变环境。我举了一些例子,希望她能理解。
过去,我住的地方有一段时间因车位有限,停车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还要步行一段,于是就抱怨真倒霉;上班塞车会抱怨;进电梯人多会抱怨;进了办公室也会抱怨,等等。现在反过来想想,每天有机会步行一段,还可以锻炼身体,很庆幸。塞车了,这一段时间完完全全是属于我的,可以有时间想很多问题,很庆幸;电梯人多,有利于观察人,给写作增加灵感;等等。转心,人就舒服了。
然然很理解,也完全明白。她对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在哪里读书,去做什么,应该是很坦然了,很是放得下的样子,认为在哪里只要自己好好读,都是可以读的,不好好读,在哪里都读不好。
刘二子背书背得很好,一天能背下三四百字,只是比较贪吃。我们闲聊了一些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竟然都还记得。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关于觉悟和做有智慧的人或事的交谈。希望他能够广学多闻,然后一门深入,真正能够成为生活愉快,有益于他人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成就的人。这些安排,对于他们的整个人生和机缘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用处,完全是我的一厢情愿。但作为世间的一个俗人,也不能完全放下。
刘二子关于我出家的事情,和我提了些要求,一是可不可以多和他住一天,我没同意。对于生死来说,多一天少一天,没有什么意义。二是刘二子央求我可否下午再走?我没同意。早晚都要走,最后还有生死别离,上午走跟下午走区别不大。刘二子报着最后的希望央求,可否吃完早饭以后再走?吃早饭的时候,我却临时改了主意,想立刻就走,省得添麻烦。刘二子听到我说的话,放下碗筷转身就走了,叫他也不答应。我赶紧追过去,发现他在墙角抹眼泪。于心不忍,最终还是答应他吃完早饭再走。孩子这才高兴起来。
吃完早饭,从山上下来,还要走十来分钟,然然和弟弟送我,一路走下来都还算平静,遇到小路,可以抄近道,二子却径直走过去。然然不干,问他为什么不走近路?二子说,这样就可以和爸爸多待一会儿了。
人生一场,终有一别,不是现在,也是将来。现在一别还在掌控之内,未来生死大限来了,就不在掌控之内了。那样哭天抢地地离别,不光惨,没有智慧,也没意思。
现在的别离倒是挺好的。
毕竟是俗人,没有修为和功夫,回头看一眼,姐弟俩孤独地站在山坡上目送我离去的情景,也有一些酸楚。
从此,各担佛业,一心向道。(摘自《半路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