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团有个可爱的小沙弥,出家一年多了,做事勤快,学习用功,进步迅速,今天和他聊了一会儿。
我:“你现在在背什么书呀?”
沙弥:“《古文观止》。”
我:“你现在背到哪里了?”
沙弥:“刚背完《古文观止》中《国语》部分的最后一篇。”
我:“《古文观止》还分几部分吗?”
沙弥:“不是,《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是从《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书里抽出来的精品,我今天背的是《国语》部分的最后一篇。”
我:“你背了有什么感觉?”
沙弥:“里面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大臣和皇帝的对话,读多了,感觉讲得很有道理,在生活中都可以用得上。”
真不得了,生活中可以用上古人的智慧!
我:“你一天背多长时间?”
沙弥:“平均一天两小时吧。”
我:“一天能背多少字呢?”
沙弥:“不一定,平均每天背一篇,有长有短,字数大概平均一千吧。”
我:“你背那么多,会不会烦呀?”
沙弥:“有时候也会烦恼,不过我在师父面前发了愿,在安居期间要把《古文观止》的一半背下来,所以有动力,可以克服。”
我:“刚背时,能背这么快吗?”
沙弥:“刚开始只能背一二百字,后来背多了就熟练了,越来越快。”
我:“你以前背的,都记得住吗?”
沙弥:“不知道,没有复习过。”
我:“你不复习以前背诵的内容吗?”
沙弥:“不复习,师父教我们的方法就是每天背新的,背完后默写,默写成功就算过去了。”
我:“不复习不就忘记了?”
沙弥:“师父说没关系,如果老复习,背一本《论语》都要花好长的时间,而且时间长了还是会忘记的。关键是我们每天都在背诵,也是在串习好的思想,而且不断有成就感。”
真是个不小的震撼!我以前背书常常放弃,就是因为背一本书总是想一字不漏、按顺序背下来,所以每次要复习背诵前面的内容,背到后面就越来越慢,压力越来越大,就容易放弃,《论语》才背了一半就放弃了。真感谢小沙弥的启示,以后可以继续背诵了。我心里暗暗发愿,你一天背一千,我一天背一百总可以吧。
我:“你刚来就开始背书吗?”
沙弥:“不是,师父先让我看一本《古代汉语大辞典》。”
我:“怎么看?多长时间?”
沙弥:“每天看15页,要看好几个月呢。”
我:“看完后有什么感觉?”
沙弥:“对汉字和词语比较有感觉了。”
原来背书还有前行呢!
我:“你背书多长时间了?”
沙弥:“快一年了。”
我:“其他小净人是不是也在背书?”
沙弥:“师父也安排他们背书,有的在看辞典,和我的方法一样。师父说小孩子就是要多背书,长大以后会有大作用。”
我:“你觉得是什么力量使你一直能坚持背诵呢?”
沙弥:“是师父的鼓励和加持!”
我:“师父怎么鼓励你的呢?”
沙弥:“师父每次碰到我,都会关心地问我背到哪里了,说我背得很好、很不错,这样来鼓励我;有时候对其他同学说我背了很多古文,以后会有大成就;有时候还在客人面前夸我,说我会背《道德经》和《论语》,我听了心里很欢喜,觉得很有希望。我在作师所喜,师父也以我为荣。”
我:“师父一直夸奖你吗?”
沙弥:“有时候偷懒背得慢一点,师父就问我为什么背得慢。我看见师父的脸色不高兴,心里就暗暗发愿不要偷懒,背得再快一点。总之,要是没有师父的鼓励和鞭策,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我:“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师长的加持呀!”
沙弥:“那当然,前三个月,师父很忙,没太多管我,我才背了12篇。这半个月我就背了10篇,速度快了很多倍,主要原因就是师父的鼓励和加持多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师父的信心,我隐隐感觉此沙弥以后定有大成就。经论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赖尊重。”
想想这位沙弥真是太有福报了!小小年纪就遇到大善知识,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在他这么大年纪,却是在打电子游戏、打扑克、下棋等,干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真替他高兴,如果不是遇到师父和僧团,他现在可能和我以前一样浪费生命。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就能使我们的生命转弯呀!
想起《禅林宝训》里的一段话,体会颇深。
高庵禅师说:“凡出家学道的人,本来并没有一定是贤是愚。这全在师长善知识能够运用种种方便,以增进他们的德业。比如:经常让他们尝试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发展他们的器识和才能;经常表扬鼓励他们,可以增益他们的思想言论;经常用平和的态度去关心爱护他们,可以健全他们的品行和操守。如此积年累月,久而久之,就能够使他们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收获。因为人皆具有灵性,所以要依仗善知识殷勤地加以诱导调教,才能成就他们的道品。这好比玉原本是蕴藏在璞石中的,如果把它扔掉了,那就和瓦砾顽石没有两样,若能加以琢磨,就可以成为很贵重的玉器。又如水的发源,如果源头被淤塞了,就会积成一滩淤泥;若能加以疏通,就可以形成川泽。”这使我联想到,在此末法时期,不但许多人才被埋没,得不到重用,就是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人都是有灵性的,只要能够殷勤地加以诱导教化,都可以使他们的道业有所成就。也由此可知,学者才能的高下,与时节因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经常劝奖学者,可以使他们的品行不断崇高起来;能够好好地善待学者,他们的道德才能都可以达到最高境界。反过来说,如果学者的向上之心受到阻抑,他们就会变得很颓丧;如果学者受到排斥,那他们就没有任何希望了。这就是学者的道德才能,或消减或长进的理由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