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执相分别从心生 觉悟自性破无明

\
学诚法师 (摄影:姚勇)

  我们读佛经读不懂,不了解经文里面的义理、内涵,原因就是一切从无明开始,以无明为动机、为源头,内心里边的出发点从无明里头发出来。因为从无明当中发出来,你对外在的事情,就会很在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里面讲,世间上面的人,都是在取相,在着相,因为内心里面容易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的一些外境上分别比较,内心自然而然就非常不容易平静。不容易平静,就会对佛法产生极其严重的执着。好一点的人会说,“我一天念两万声的佛号,一天磕1000个大头,一天念10卷的佛经,一天放生500块钱,烧了多少柱香”,等等。固然,你有可能这么去做,但这又是另外一种取相。取什么相呢?就是说自己做了很多,别人做得不如我,做得比我要少,我自己做得比别人要好,内心高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觉得对方做得不好,对方做得很差,我有这么多的成绩。而实际上,对方有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烦恼障、业障,自己的问题。什么意思呢?比方说,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的水平,你就不能去取笑这个小学生基础怎么那么差,书读得那么不好,只会读那么一点点东西,这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众生千差万别,根基也是千差万别的,用功也是各各不同的,进进退退,反复无常。

  所以,我们不能以我们的一些成绩、一些外相去比较、去看待其他的人。你如果以这种心情去比对、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那肯定会很烦恼的;不仅仅你自己本身会烦恼,对方也会很烦恼。因为你在佛法上这么一比对,说自己比别人要好,别人比自己要差,你就有我、你、他、大家的差别;有了我、你、他、大家的这些观念,就会再分出来这个事情是我的事情,这个事情是你的事情,这个事情是他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另外一些人的事情,你就会不断产生分别心。实际上我们到佛门里面来,是要集聚功德,种善根,修正因,那么你这么一比较,反而天天在起烦恼,天天在造作一些远离的因,而不是造作和合的因。那这些,都是非常有问题的。

  佛菩萨看众生,都是平等的——万德庄严——器世间、有情世间、正觉世间都是庄严的。为什么都是庄严的?因为没有矛盾、是非、障碍,都是圆融无碍、大圆镜智的。我们学佛法,就是要逐步来培养这种戒、定、慧的功德,智慧的力量,觉悟的能力。我们觉悟的能力高了,智慧广大,就不会被一些很细小的事情障碍住、束缚住、被它粘住。

  不学佛法的人,都是从自己的心情出发——今天心情好,看到的人,所做的事,所接触到的环境,都会觉得非常顺心、非常地满意顺眼;心情不好,看到的人、遇到的事、所接触的环境,也会看不惯、看不顺,甚至看到自己家中的兄弟姐妹,乃至自己的父母、老师……都会不顺眼,都会观过,都会起烦恼:所以人的心情,是很关键的。这种心情如果是从烦恼出发,那答案都是不好的;如果从智慧出发,那这个答案,这个过程,这些境界都是清净的、好的、圆满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佛法是在心地上面用功,是内明,要发明心地,开智慧;而不是在外在去比较,在外在去着相,在外在上面去努力:那些都是不得要领的。

  我们人的整个的生命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是圆融无碍的。我们每个人的经历、经验,以及特点、特长,所有的现象,都是同时具足的,都是和谐共存的。任何一个法,任何一个物,任何一件事,本来就是和谐共存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不和谐?都是因为人的因素,因为心的因素、业的因素。因为心起烦恼,所以去造作种种的业,感召种种的果报,都是源于人的心;而不是说外在有什么不和谐,外在有什么不和合,外在有什么不圆满。没有的,有的都是内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