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在即敛财愈疯狂 寺庙商业开发谁都管不了?

\

  在北京潭柘寺景区的“财神殿”内,每一尊塑像下都有一个景区设置的功德箱(11月28日摄)。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记者李德欣摄

  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12月17日播发了《千年古寺内,“功德箱”鱼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库”》报道,曝光国内不少寺庙“功德箱”沦为旅游景区甚至经营企业攫取利润的工具。

  对此记者跟踪调查发现,再有两年,长期“承包”京城千年古刹戒台寺、潭柘寺的上市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西旅游”)将退出寺庙经营管理。但面对利益的诱惑,企业真的能实现退出吗?这种过度商业开发到底谁能管理?

  今年11月末,记者两度前往北京潭柘寺、戒台寺。尽管已经是冬季旅游淡季,但这里的各种“礼佛”柜台依然“生意兴隆”,一些项目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如一种所谓“五行伞”,价格从数十元到百余元不等,差别完全在于尺寸的大小,至于有没有什么宗教含义,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表示,“没什么讲究,就是个平安健康”;在这两个知名古刹内,竟然都建有“财神殿”,不过位置很偏,能看出来是景区方面自己搭建的房舍,里面摆满了功德箱。

  记者粗略统计,当天景区开放的范围内,至少有超过20处售卖供佛物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场所(案台),甚至还有抽签算命、扯红线求姻缘的,销售人员则几乎句句不离“捐献”“功德”“平安”等字眼。一些明码标价的项目,价格低则数十元,高则数百数千元,最高一项竟要一万元。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恢复成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潭柘寺、戒台寺,作为优质旅游资产,由京西旅游进行公司化运作。随着其后潭、戒两寺恢复成为宗教活动场所,该公司一方面对寺庙古迹进行复建与改造,另一方面却进行“杀鸡取卵”式的过度商业开发。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京西旅游先后投入1.39亿元,实施潭柘寺综合改造工程、千佛阁装修改造工程、大雄宝殿配楼改造工程、东观音洞修缮工程等一批项目;还投资6100万元,对戒台寺内部分建筑进行修复创建。

  戒台寺内一名售卖纪念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靠企业等方面的投资,其实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还得靠这些(功德箱、香烛灯及纪念品等),大家的施舍,善男信女捐钱”。

  记者在2014年12月拿到了一份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出具的相关报告,该报告对此前曾引起社会争议的“上市公司承包千年古刹”一事,相关部门已做出了京西旅游逐步退出潭、戒两寺经营管理的决定。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种种乱象和暴利的诱惑,作为对当地旅游产业起重要作用的企业,到时候能不能真的退出是个问题。对此记者再次联系京西旅游,对方依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实际上,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寺庙各类过度商业开发的行为更是有着谁也管不了的尴尬困境。“设立违规功德箱几乎没有违法成本,我们前脚去取缔,第二天这里就能死灰复燃。”北京市佛教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寺庙相关事务的管理,参与者众多,包括宗教、旅游、文物、商业、公安等部门,但是仅仅是私设功德箱的问题,都面临巨大执法监管真空难题。

  北京市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京西旅游在潭、戒两寺中乱设功德箱等过度商业开发行为,目前虽然在监管上面临违法成本太低、执法成本太高等困难,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将严加管理。( 新华网记者李德欣、战嘉琦、杨毅沉、罗争光)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