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利伟:马祖道一是佛教反哺中华文化的重要人物

\
香港大公报宗教文化版主笔,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先生致辞 摄影:姚勇
\
禅宗祖师马祖道一机锋峻烈,有“马驹踏杀天下人”的威名 摄影:姚勇

  大公佛教讯(记者 王丽君 姚勇 徐上杰)2015年5月18日上午,马祖第一道场石䂬寺中兴重修奠基仪式暨祈福法会在抚州宜黄隆重举行,中国禅宗重要的祖师道场将迎来具有浓郁禅学文化特征和景观美学价值的园林式寺院,从此,包括江西人民在内的无量众生将会拥有一座全新的佛国宝刹和精神家园,佛陀灵山会上传付禅宗心法的那朵鲜花,2500多年后在这座千年古刹悄然绽放。香港大公报宗教文化版主笔,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先生出席了本次大会并致辞,以下为史利伟致辞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法师、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因缘际会,今天我们相聚在山水人文交映生辉的宜黄,共同见证马祖第一道场石巩寺中兴重修奠基仪式和祈福法会,这是累劫的殊胜因缘,令人赞叹、令人振奋、令人难忘。

  刚才听到明海大和尚对禅门祖师马祖道一的宗风,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我也有一点感触,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都知道,佛教作为域外文化,在两汉之交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初入中土,为谋求发展,只能依附于当时中国的本土文化——儒家和道家,在夹缝中徐徐前行,这种局面事实上一直持续到盛唐时期。马祖道一承南岳怀让禅师衣钵之后,建马祖道场、创洪州禅,主张任心为修,提出“三段论”的修行总纲: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促使禅僧普遍革新禅的观念。他广授门徒,法嗣139人,其中有善知识88位,令洪州禅广布天下、影响深远,与当时青原一系下的石头禅遥相呼应,自此禅宗大盛于天下。他的“三段论”修行禅法,对后来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其影响可以用无以复加来形容。所以,我想说,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从依附于本土文化,到反过来影响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体系,其中马祖道一禅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有待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挖掘。

  言归正传。这是我第一次来宜黄,我们知道宜黄是临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是禅文化,在中国佛教文化领域举足轻重。这里有南禅五家七宗的曹洞宗祖庭曹山寺、马祖第一道场石巩寺等禅宗丛林,堪称中国禅宗重镇,这些是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人文资源。面对历史的馈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我们欣逢难得的历史机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车轮昭示着前进的方向。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追求崇高精神,像渴望物质进步一样,得到新一届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对待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方面,习近平、俞正声、刘云山等国家领导人,都多次做出了重要指示,殷切希望最大程度释放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特别是对于佛教文化,习总不仅反复浓墨重彩的描述,甚至抛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佛教文化堪当重任”的命题。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中华大地佛教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东风欲来满眼春”的黄金时期,我们宜黄迎来了石巩寺中兴重修奠基,实在是因缘殊胜、众望所归。四众弟子期待着在宜黄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生活禅导师慧公和尚高足崇度法师的带领下,宝刹早日重光,让宜黄多一处净心修行心灵家园。

  大公报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中文报纸,下个月的17日,大公报将迎来其113岁生日。大公报创刊肇始,就与宗教包括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在创刊的第二年,大公报就提出了“宗教救国”的宏论;而“忘己无私”的大公精神,更是与“万法无我”的佛陀智慧比邻相存、慧根互通;从密切关注民国高僧,至佛指舍利普照香江,进而运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得到佛教界深度认知;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伴随大公网的涅盘重生,以“盛世菩提”全新面目呈现的大公佛教,从单纯的报纸拓宽至网络、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每天不间断推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佛教新闻。大公佛教以理性、公正、专业、开放的新闻理念,赢得了佛教界普遍赞誉,“大公佛教”的品牌在海内外独树一帜,成为佛教新闻的主流平台。今天我们沐浴着宜黄禅文化的光辉,倍感温暖、身心愉悦。未来,我们将运用大公佛教的平台,不遗余力地传播宜黄禅文化,让宜黄禅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亚洲、走向世界,让宜黄成为世界佛教信众朝圣的禅宗圣地之一,让我们共同期待。

  最后,谨祝石巩寺奠基顺利、祈福圆满,并衷心祝福在场各位身心自在、六时吉祥!谢谢。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