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世班禅:青年一代应如理如法、契理契机地推动佛教健康发展

\
十一世班禅大师智慧分享(摄影:姚勇)

\

十一世班禅认真聆听大会发言(摄影:姚勇)

\

恒实法师与明海法师在佛教青年论坛进行交流(摄影:姚勇)
\
十一世班禅与美国恒实法师交流(摄影:姚勇)
\
十一世班禅大师(摄影:姚勇)
\
十一世班禅大师在会场做笔记(摄影:姚勇)
\
十一世班禅大师慈悲开示(摄影:姚勇)

  大公网讯(记者史利伟 王丽君)太湖之滨,灵山胜境,碧波浸泡过的微风拂面而来,柔柔的清凉,弱弱地提醒我们秋意渐浓;透过淡淡的雾霭,阳光静静地洒落马山半岛,默默地呵护着这方佛国沃土,告诉我们温暖并未走远。就像六年前的3月28日在无锡开幕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虽一路辗转,它却从未真正走远;六年后的10月24日,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千余名代表的见证下,又一次庄严启幕。论坛期间,佛门翘楚、学界精英和社会贤达济济一堂,精心为场内外观众奉献了一场场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导人上进的思想盛宴。

  10月25日上午八点三十分,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海法师主持、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佛教青年论坛,迎来了一位大家熟悉备至、仰慕备至、欢喜备至而又深感神秘的特殊嘉宾——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一袭庄重的藏传佛教僧衣、两颊淡淡的慈悲微笑,班禅大师顿时成为会场的焦点,瞬间点亮全场嘉宾的眼睛;参与互动交流时,班禅大师深刻独到的见解、不蔓不枝的讲演,即刻点亮了全场嘉宾的心灵,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便是每一位嘉宾内心深处歇斯底里的回应。

  窗外和风习习,阳光温情脉脉,太湖的涟漪欢快地荡漾;同样在梵宫会议区二楼妙相堂,充盈着轻松活泼的空气,中外嘉宾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班禅大师不时地参与互动,让场面更加热烈。稍显漫长的发言却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儒雅的明海法师轻快地走上讲坛,恭请十一世班禅向出席佛教青年论坛全体嘉宾慈悲开示。班禅大师拿起话筒,淡淡微笑的脸上显得格外清净,犹如晨曦中的太湖,澄澈洞明、波澜不惊:“佛教的发展必须注重佛教人才的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他引用中佛协前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三十多年前的讲话,“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对佛教青年人才培养、佛教教育和持戒修行方面,抱以殷切希望。他说,每个人都是从青年来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都是从青年走来,他们在青年时期受到很好的教育和把握精进的修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未来我们佛教会怎么样,未来佛法在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取决于现在对年轻人的培养和教育。

  以戒为师是佛陀垂临涅槃之际,对弟子们的遗言,正信的弟子莫不依教奉行。“佛教最重要的是戒律清净”,班禅大师铿锵的话语直截了当、掷地有声。对于青年人,班禅大师强调严格要求,并勉励年轻一代的僧人能在佛教戒律方面严格遵守,加强自觉、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抵御外在物质诱惑的定力,一方面从信仰上建立防御,另一方面也要从制度、管理上建立起防御体系。戒律清净则道心清静,道心清静则人能得定,得定则智慧起。戒为三学之首,古今如一。

  “责任与担当”是本次佛教青年论坛的主题,如何负责任?如何有担当?对于广大佛教青年来说,重要的就是学习。谈及青年一代学习佛法理论与实践佛法理论,班禅大师十分强调知行合一、解行并重。他认为佛法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利他,就是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并反复强调一定要把学习经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青年一代僧才对社会的作用;他说,人的寿命很短暂,特别是作为佛法的继承者、传播者、佛陀教诲实践者的出家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如何发挥无限的能量,这值得大家去探索,去思考。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各方面迅猛发展,各种文明、各种宗教的发展也异常迅速。班禅大师强调“我们佛教也不能落后”,特别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下,怎么样如理如法、契理契机推动佛教健康发展,需要教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对于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持戒修行方面,班禅大师鼓励年轻的僧人、活佛,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适应新社会、契合新时代,提升自己、约束自己,努力实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目标。最后,班禅大师合十祝愿佛教青年论坛全体嘉宾“扎西德勒”。

  明海法师非常赞叹班禅大师的慈悲开示,用“感激”和“感动”来表达内心的感谢,似乎依然意犹未尽。如来拈花,迦叶微笑,讲究的是心心相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许正如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开示最后,十一世班禅祝愿佛教青年论坛全体与会人士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相关阅读:

  第十一世班禅在佛教青年论坛上的慈悲开示

  佛门大德云集佛教青年论坛 十一世班禅智慧开示

  (本文系大公佛教独家原创,任何媒介转载敬请注明署名和来源“大公佛教”,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