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澜湄六国佛教领袖对话”分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六国的佛教领袖齐聚海南博鳌共话“法乳同源、和合共生:汇聚智慧与愿力的黄金纽带”。
“澜湄六国佛教领袖对话”
杨锐,央视主持人
班德塔长老,缅甸国家高僧委员会(国家僧伽大导师委员会)委员
班德塔:心怀仁慈,和平共存
缅甸国家僧伽大导师委员会(高僧会)委员班德塔指出,中缅两国在各种场合都相互支持。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我们必须相互支持、相互辅助,将佛教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也是佛陀普世之爱的真谛和教诲,佛陀对于所有的生灵都至关重要。
据班德塔介绍,在缅甸,有90%的佛教徒支持佛陀的教诲,尽管政府和政权会更迭,也不会影响佛教徒对佛教的学习。也许有人觉得佛教在缅甸会面临一些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和平地生存、共存,这是我们的宗旨。
班德塔认为,如今,很多人希望生存和发展,而佛教文化要求在精神上、政治上和经济上有一个均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佛教文化在精神层面维护平和,另一方面需要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只有这样做,内心的和平和外部世界的和平才能够共存。例如,在经济上通过社会福利支持和帮助穷人、大力发展教育,在政治上推动更好的道德标准建立,让大家能够彼此关爱。
赛提翁·恩高长老,老挝琅勃拉邦省佛教协会组织主席
恩高:中老两国友好共生
老挝副僧王、老挝琅布拉邦香通寺主持恩高表示,佛教在老挝是坚持佛教的各种道义的原则和佛法,包括佛道和早晨的各种仪式。75%的老挝人都是佛教徒,其他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拜物教等其他宗教。老挝与中国两国宗教界有着广泛的、频繁的交流,双方的佛教人士有过多次官方互访。老中两国是友好邻国,也是佛教上的合作伙伴。过去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帕玛斯提,泰国海外佛教指导办公室主任
帕玛斯提:团结是解决问题和化解冲突的源泉
泰国副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帕玛斯提表示,大部分泰国人信仰佛教,大家彼此尊敬、不使用暴力,相信国家和民族能够实现团结。
佛教告诉我们,要有同情心和宽容心,彼此宽容。所以在泰国基本没有暴力,大街上不会发生暴力事件。内心的欢喜指大家彼此信任、彼此敬爱,同时又保持自己生活的独立性,通过互相敬爱获得快乐。法则就是宽容那些做错事的人,同情那些有厄运的人。
生活在社会里的人会持有不同观点,会因见解分歧产生问题。佛教认为,团结能够克服任何问题,化解任何冲突。
狄旺长老,柬埔寨大宗派僧王
狄旺:友谊和团结为我们带来幸福
柬埔寨大宗派僧王狄旺指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沿岸人民提供了生活的资源。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长期以来和平共存,共同发展。
佛教在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已经存在了约2000年,它是灵感的源泉和未来光明的源泉,成千上万人都受益于佛陀的教诲。佛陀教导我们,只有生活在友谊和团结中,才能够获得幸福。我们应当尊重和遵从佛陀教诲,团结地生活在一起,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我们这代人,还是为了我们的后代。
释日慈,越南佛教大学副校长、越南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
释日慈:拥有纯净的灵魂和善良的心,克服生命中的困扰和苦难
越南佛教大学副校长、越南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释日慈指出,我们看到世界上有很多苦难,但是佛教要求我们保持灵魂的纯净,要有一颗善良的内心,要能够禀承自然法则。
佛陀教导我们要有三种信仰:一是相信佛陀,它是我们精神上的导师,帮助我们实现人类的福祉,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幸福;二是相信佛法,要将佛法作为我们的精神指引,帮助我们克服、超越社会上的一切苦难;三是要持戒,通过持戒帮助我们克服生命中的消极面。
同时,佛教也教导我们相信自己,坚信道德。这样,我们采取的每个行动、做的每件事,无论是“心”“口”“意”,还是“行”,都会产生后果。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做邪恶的事情——因为邪恶的事情违背了社会法则。这样,你才能够确保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竭尽全力在我们的生命中成就这些品质。只要我们拥有这些信仰,就能够克服生命中的困扰和苦难。
印顺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印顺:在快速奔跑的时代,我们应心有所宿、魂有所安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指出,人们多年来一直在快速奔跑,为了追寻财富而背井离乡。但人们发现财富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多,而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究竟路在何方?我们又把心安放在哪里?印顺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佛教为我们的心找到一个归宿,为我们的魂找到一个安放之所;让我们知道路在哪里,让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让我们知道最终要到哪里去。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