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内彩旗簇拥的五层中央造像塔 有一座寺院宝刹重光 在云冈石窟建窟一千六百年庆典之际,云冈石窟灵岩寺举行开光大典,这一重现北魏时期佛寺建筑的名刹,灵岩栋宇、堂殿灵秀、佛塔高耸,仿若重回北魏当年盛景。景区内,满目葱茏绿令让人赏心悦目,回廊亭阁让人举目流连,礼佛大道庄严肃穆,云冈陈列馆展现北魏史诗画卷,到处是美不胜收的景致,那历经千年风霜砥砺的云冈石窟,更加美丽动人。 灵岩寺又名通乐寺,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洞窟,被称为灵岩窟。洞窟崖面高二十五米,开窟面宽五十米。灵岩寺原为大型塔庙窟设计,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因工程浩大,北魏一朝未能完工,后室的三尊大像为初唐时期补雕而成。主像为高约十米左右的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壁面满雕千佛。 云冈石窟最初称武周山石窟寺,云冈之名最早出现在明代。灵岩寺石窟曾是云冈石窟的又一称谓,在北魏时期与武周山石窟寺之名同时出现在《魏书 释老志》中。关于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规模,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明确的记载,“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水经注》中所描绘的盛况,在《续高僧传 昙曜传》也有记载,“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东头僧寺,恒供千人……” 二零零九年实施的云冈石窟大景区建设中,大同市政府投巨资对云冈周围的五个村庄实施整体搬迁,同时对云冈石窟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对景区实行整体设计、分段施工,完成近三千四百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为恢复郦道元笔下的皇家园林和佛寺做了有益尝试。设计者精心构思、巧妙搭建,在武周山下再现了灵岩栋宇、堂殿灵秀、佛塔高耸、香烟缭绕的京华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