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居山:三教合和 黄肠题凑

2012-11-27 14:04:00  来源:大公网

\

 在建的帝尧文化公园效果图

  【大公报史利伟】容裔轻桡出水邮,茏葱远岫挂云头。千枰局变三峰老,万里尘飞一镜收。塞井人曾传炼火,荒台我欲倩垂钩。沧桑极目迷蓬阆,天地浮鸥足卧游。——清·孙宗彝《秦邮八景诗·西山爽气》

  三教合和神居山

  宗教文化是神居山的重要人文内涵,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似乎都散发着浓郁的宗教气息;更令人惊叹的是,儒释道三教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在这里历时已久,早成为神居山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西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之正统,占据汉文化的主流。在神居山汉墓中,尤其是广陵王刘胥的“黄肠题凑”墓椁和建寺守陵举措,将儒教的礼、孝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追根溯源,神居山作为尧帝早期活动中心,尧帝以德治天下,也正体现了儒家尚“仁”的治国理念;因此,孔子把帝尧推为“道德圣王”,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帝尧文化本身,也算是儒教文化的体现了。

  道教的炼丹成仙,给神居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据《舆地广记》这本书中记载,公元265年至420年间的晋朝,东晋宰相谢安在遭人排挤后,曾在这里炼丹求仙;宋朝的志书也载有公元479年至502年间,南齐有位叫亘公的也曾在这个山上结庵修道,炼丹种药;他大约炼了九次,一年多以后,仙丹练成,灵丹下咽,三天就得道成了仙。他制药炼丹的石臼、石井以及消遣的围棋棋盘,已经保存下来,至今还在神居山上。石井周围有五市尺,深约一丈,还有一个石头塘,池水清澈见底,虽遇大旱之年,里面的水也不枯竭。由于亘公的得道成仙,人们就把土山叫做“神居山”了。清朝名士顾宗泰在《神山爽气》一诗中,满怀赞叹地描写了神居山的神仙神韵,“清气朝来一何爽,神居之山足眺赏。层峦岂必蒿华高,境幽尽许扪萝上。青瑶古局说飞仙,丹成跨鹤升九天。何事楸枰遗片石,仙人一首也争先。”神居山因仙成名,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雅士“寻仙不辞苦”,往往醉立山巅,对酒当歌,咏诗作赋,不断积淀着神居山的底蕴。如南宋淮南夫子陈造在《九日等神居留题》中写道:“行行十刻冒风沙,骤喜深堂放马挝。旅报阴云漏红日,共追佳节把黄花。多烦沽酒留元亮,莫漫移文调孟嘉。未竟笑谈人已醉,檐栖片月欲翻鸦。”明清之交的著名文士李滢在《神居山》中写道:“神居景物接秦邮,此日登临到上头。气霁高空双塔露,水涵湖渚片帆收。西来牧竖吹残角,南去飞鹜啄玉钩。更踏蒿莱问丹井,荒冈曾有谢公游。”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诗,为神居山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灵魂。

  古悟空寺是神居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神居山乃至淮左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悟空寺始建于西汉末年,当时是广陵王刘胥后人,为帮助守护广陵王陵墓而建。到北宋时期,悟空寺扩建规模达到顶峰,据说庙堂达九十九间半之多;即使到了清代,虽然多次焚毁,依然还有30余间傲然屹立;抗日战争期间,被炮火摧毁了一部分;文革中,红卫兵们“破四旧”,一把火烧了三天三夜,古悟空寺所剩无几。如今,古悟空寺仅剩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数间庙堂,但是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身世,依然吸引着方圆数百里信众,每逢佳节,争相礼拜。尤其是每年春天,烧香拜佛者不约而至,整个神居山人声鼎沸;若赶上佛诞或庙会,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所幸的是,古悟空寺的恢复工作已经开始,新的大雄宝殿即将竣工,而且建成后将是苏北第一大殿,可以为更多的信众提供方便。

关键字: 神居山 黄肠题凑
责任编辑: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