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的动力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的为名为利,有的为人生的意义,有的为累世的修行……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动力源。初入社会,首先要学会生存,要利要名,人活在欲望中;人到了而立之年,有了家庭,就开始有了责任,责任感是外在的要求,是家人的需要,但如果一直是靠责任驱使,人就会雷;人随着阅历增加,事业拓展,开始靠使命驱动,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再到更高的境界,就要靠信念驱动、信仰拉动;最终达到无我、无为的境界。
二、国人的信仰:中国人有信仰吗?信什么?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信仰缺失的严重状况。但这并非中国民众信仰的真实状况!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1、什么都信!国人有包容的特性,什么都可以接受,而外来宗教多数都是有一定的排他性的,所以,什么都信,也意味着什么都不信。国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以下三种状况:
· 为利而信,功利信仰;这是一般的大部分信众,从众、为利益而信,从信门而入。
· 为解脱而信,止息杂念、去除烦恼、了脱生死、体因证果;这多数是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为了了解人生的意义而进入宗教,从智门而入。
· 为度众生而信而修,从解脱自度而入。
2、什么都不信!
因为信仰是有差异的,所以,为了信众的专注和持续,一般宗教信仰是有排异性的,如伊斯兰教、基督教;而佛教、道教的排异性不强,特别是佛教没有排异性,佛度有缘人,把自我的意愿和了知智慧放在首位,不强求。所以说,
· 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不准确的。
· 中国人的信仰不重仪式,因此缺失一种确认感;这个也造成了没有信仰的假象。
· 佛道不重形式,而重意愿,重体证。
三、信仰的价值:信仰是人生必须的吗?
l 欲乐与法乐:所谓欲乐,就是因为欲望得到满足而带来的快乐,当然没有得到或失去也会因此而生烦恼。所谓法乐,就是觉悟、明了实相后,特别是体验到的源于内在的源于心的喜悦。人如果只活在欲望中,就会生出各种杂念、烦恼;只有悟道如法,才能解脱,超越名利,而人生的解脱。
·心安,才会身安;人的困惑、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明了来龙去脉,了知人生的实相,为了求心安。
· 对生命的认知;体验生命的意义。
四、国人的信仰需求
· 国人的心病集中爆发的时代;特别是物欲时代,很多人精神迷失;
· 国人病急乱投医,更表示人心对心性、对信仰的需求;
· 入世与出世的结合;
五、对传道者的建议和共勉
·明确仪式,强化确认感;原始的佛教在印度开始只是一个小教种,所以,以智服人,自愿加入,来去自由。而进入当下时代,可不可以增加信仰的仪式,如基督教的洗礼,让人对信仰有个确认。
· 与时代结合,与现代科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