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申遗背后的商业开发计划 据《南都周刊》记者获悉,其实早在此次申遗风波爆发之前,各级政府以及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就曾多次酝酿兴教寺的商业化。从2006年到2012年期间,关于兴教寺的商业开发的论证和招标一直没有停止。 让兴教寺卷入商业化狂潮的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陕西省文物局的官网称:“自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而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的曲江系,则在这个重要的申遗项目中起到操盘手的作用。 据曲江新区官网2008年“曲江新略”的文案称,曲江坚定扛起丝绸之路整体申遗的龙头,“将参与整修鸠摩罗什舍利塔、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秦寺塔、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等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长安区政府在政务答复中称,大明宫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412亩,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集佛教文化、佛教养生、佛教旅游为一体的高规格旅游文化景区。 大明宫集团是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隶属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曲江文投”)。产业主要涉及房地产开发、酒店、投资和园林绿化等领域,实际投资12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是其最著名的项目之一。 作为业内知名的文化产业群“曲江系”的母公司,曲江文投主导了“曲江模式”,即先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后进行招商引资,打造项目使得地价升值。“曲江系”在迅速走红的同时,其模式也饱受争议。 2012年5月,迫于各方舆论压力,著名旅游景区陕西宝鸡法门寺宣布,原定于2013年赴港上市的计划暂时搁置。而法门寺背后,也是“曲江系”在运作。 法门寺自从被景区围寺后,门票从30元涨到120元。宽池担心兴教寺塔借申遗商业化后,门票涨至上百,会将贫寒的信众拒之门外。 和绝大多数名刹不同,法门寺内基本没有商业设施,进门处的香台放着香烛,牌子上用繁体字写着:無人售香,錢投入櫃。 在宽池看来,目前法门寺的僧团还能保持寺僧合一,如若兴教寺被拆,“僧团连居住的地方都保不住了”。 在兴教寺僧团抗争声中,4月10日,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微博发布声明,称在2011年的西洽会上,长安区政府与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签订了《兴教寺佛教旅游文化景区合作框架意向协议》,“在兴教寺周边进行环境提升保护工作,未涉及寺院保护建设内容”。 但声明还称,早在今年初,按政府要求,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不再参与兴教寺周边环境改造工作。长安区官方也称,自从2012年兴教寺塔纳入申遗计划后,商业开发计划就停止了。 丝绸之路申遗文本负责人、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教授在一份申明中表示,整个(申遗)过程不涉及任何房地产公司和开发项目,“已经将商业行为屏蔽在外。” 但有多份文件证实,在政府看来,商业开发与申遗并非如此不可调和。2011年,《西安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三年工作方案》中专门提到了“跨国丝路申遗引爆项目”,文中称将整合丝路申遗名录景区,大手笔策划丝路旅游活动;推出高端系列丝路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媒体大炒作,激发西安旅游连环效应。 兴教寺僧人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今年3月7日相关部门来视察落实申遗工作时,人员中就包括“曲江文化集团”的相关人士。 视察人员当时拿出一张已经做好的兴教寺规划方案。当日,某官员曾口头提到将把兴教寺打造成“第二个法门小镇”。该官员曾在曲江新区管委会担任领导工作。 如僧众的表述属实,则证明直到今年3月份,有关部门并未放弃对兴教寺的商业开发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