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僧众与新戒戒子举行托钵乞食 (图片来源:法门寺)
法门寺监院法师带队(图片来源:法门寺)
托钵乞食现场(图片来源:法门寺)
信众放钱在钵中 (图片来源:法门寺)
僧众乞食 (图片来源:法门寺)
乞食现场 (图片来源:法门寺)
大公网北京10月27日讯 (记者张玺) 据陕西扶风法门寺官网消息,25日,法门寺进行托钵乞食活动,该消息称,这是法门寺“千年来首次托钵乞食。”法门寺僧众、在法门寺求受三坛大戒戒子、护持三坛大戒法会义工等近30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法门寺消息表示,25日清晨,法门寺山门外人山人海,前来供养的男女老少自行站在此次活动的主干道路两边,手中拿着供僧准备的物品。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领众托钵,400多位出家僧众沿着宝塔路乞食,他们当中大多都是此次求受三坛大戒的新戒戒子,在圆满比丘戒后的第一天参加托钵乞食。
该报道称,活动现场,很多当地的居民、道路两边的商铺店主、游客等都加入到了供僧的行列中。很多家长抱着自己的小孩,教孩子把供养物品一个个放入法师们的钵中,为自己与家人种下福德资粮,也种下一粒解脱的种子。一位乞讨的老人,也将一把零钱一张张恭敬地放入了法师们的钵中。
新闻关键词:
钵:佛陀规定的僧人用来饮食的容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今泰国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
托钵乞食:佛陀规定弟子应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出家人以持钵行乞的方式获得四种戒律许可的物品:食物和衣服、住所、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如法托钵乞食不但可以破除骄慢、去除贪心,令修行者少欲知足,更可以令信众与三宝结缘,并为他们种下福田。
比丘(尼):比丘, 梵语bhiksu的音译,意为“乞士”。“乞”之意在于“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饮食以养身命”比丘(尼)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女)性出家人。
具足戒: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沙弥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汉传佛教的具足戒的传承是《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
三坛大戒: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受戒仪式;依初坛——受沙弥(尼)戒、二坛——受比丘(尼)戒、三坛——受梵网菩萨戒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