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脚低抹油”的“无情”罗汉

\
怀有一颗善心去做一件件小事的人才是真正的菩萨(图片来源:资料图)

  南怀瑾语录: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菩萨,南怀瑾大师的解释就是"觉悟有情"。也就是说,自己觉悟了,又发善心度人。他说:"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境,还没有成佛,但他们却发愿将众生超度到更高层次,也就是让众生成佛。

  菩萨自己还未成佛,却想让众生成佛,这是什么境界?

  修佛有成者,有三种很高的境界:佛、菩萨、罗汉。

  罗汉是"无情"的,正如南大师所说,他们觉悟了,就"脚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们的"极乐"去了,不再理会我们这些尚在红尘中挣扎的人。

  佛在有情无情之间,对芸芸众生,在管与不管、度与不度之间。他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不肯亲手帮忙。好比一个父亲看见孩子摔在地上,不扶他也是爱他、帮他。

  只有菩萨是"有情"的,她有时会亲手度人。我们能从菩萨那里看到实惠,自然就感觉亲切些。这种心情,如同孩子感觉母亲比父亲更亲。但是,菩萨毕竟不是世人的母亲,她的"有情",不是"人情",是"大情"。人、鬼、畜生她都要管。她的"有情",不是爱憎之情,而是慈悲之心。她无爱亦无憎,自己觉悟了,却悲悯后进者被贪、嗔、痴的枷锁所系,想做一些事,帮助众生挣脱枷锁,同臻极乐之境。

  在这个世界上,佛、菩萨、罗汉是否真的存在?你可能要说,不要迷信了,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行。

  但是,南大师说,活佛、活菩萨、活罗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或者说,有佛心、有菩萨心、有罗汉心的人世上很多。活佛境界太高,虽然他们存在,我们也看不见--站地平原上的人,哪看得见珠穆朗玛峰顶上那个人呢?罗汉、菩萨较易看见,比如,陶渊明不是一尊活罗汉吗?他自己觉悟了,就跑到深山老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人做事要有几份菩萨心肠。一位财大势大的董事长,他原本拥有好多个矿山,家产富足。但是却恃富而骄,贪迷五欲,财大气粗,对人苛薄无情、对朋友无义,更不知体恤工人。天有不测风云──矿区频频出事,后来,他也发生车祸、撞断了腿。为了医治腿,找遍名医,但皆无效,医到后来,矿山、房子都卖光了,事业也一败涂地。以前认识他的人却说:"这是报应!?"可见,平时为富不仁,落难时也难得他人同情。

  有一个平时爱花钱的朋友说:"佛教讲广结善缘,我也结了很多缘啊!你想想,我一天到晚请客,那一桌桌的酒席,光一桌就一万多元。我不是很慷慨吗?而且每次给小姐的小费每人都一千元以上。很多人说我不慷慨,到底我哪里不慷慨?"他是非常慷慨。可是他不知道一桌的酒席费用,可让暗角的众生,维持很久的生活费用;破茅屋中,淋雨受寒的老弱贫病、孤儿寡妇还等待救助!他更不知道一桌数万元酒席的钱,在医院中也许可以救回一条人命。他或许都没考虑到这些,只是天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便是顺于生死的众生。

  谁才是真正的"菩萨"?那些怀有一颗善心去做一件件小事的人。比如那些勤奋敬业的老师,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非常有限,他们却愿意用自己的肩膀,将学生们送到更高的境界,这不正是"自未得度,先度他人"吗?比如那些奔波于各地的社会志愿者们,自己尚且工作都难保,却愿意拿出有限的能力是去帮助他人。比如,那个到处要饭的乞丐,却愿意把自己讨来的钱捐给希望小学。--这才是真正的"活菩萨"。

  有一位哲人问他的学生:"对一个人来说,最需要拥有的是什么?"答案很多,哲人都摇头否定,但有一位学生的答案令他露出了笑容,那位同学答道:"一颗善心!"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

  为人处世,要完全做到"自未得度、先度他人"的菩萨境界,极难极难,但是,存几分菩萨心肠,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有所奉献,自可感染他人、感化他人,它是人类温情的源泉,它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这不正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吗?"菩萨心"像明矾一样,使世界变得澄清。

  一日一心得

  菩萨心是大智慧心,大慈悲心,其涵义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看见别人遭遇痛苦而暗暗高兴的人,如此狭隘,这辈子是不幸的。有的人一开口就让别人不开心,一办事就别人头疼,这样的人实在是世间怪胎!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