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广弘:宗教是构筑亚洲新未来不可或缺的部分

\

    博鰲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 (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开设了宗教板块并举办论坛,这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4年来,首次专门开设以宗教为主题的分论坛。分论坛邀请了诸多嘉宾围绕亚洲主要宗教的现代诠释及现实意义、亚洲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倡导“宗教和谐理念”的积极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

  时下,“一带一路”正从构想走向现实,它将让不同的宗教文化交汇在一起,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流史上新的篇章。“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今天在经贸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的交流合作,特别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文化交流。举办这一分论坛,表明宗教作为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受到各国重视,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很多都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国家和平共处,恰恰是通过文化交流,使得“民心相通”,因此可以合作共赢,并反作用于商品贸易,由此带来生产技术的发展,最终形成繁荣的大格局。借此平台共商宗教和谐、讲叙中国宗教故事,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倡导宗教和谐理念,以此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各宗教的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中国积极“走出去”开展宗教学术文化交流,参加国际宗教组织和国际宗教会议。各宗教分别参与了“亚欧不同信仰间对话”等国际会议、“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世界宗教和平者会议”等国际性组织活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是诚心“请进来”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推动亚洲各国树立和发扬求同存异、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宣传共建和谐亚洲主张。

  宗教对外交流工作精细而繁缛,复杂而零乱。因此要将宗教对外交流工作与国内的宗教工作相结合,充分认识到我国宗教实况与国际因素的关联点、敏感处,特别是要考虑到我国已经加入的涉及宗教的国际公约等要求,在处理境内、国内宗教问题时兼顾这些普遍性的规定。在具体交往过程中,要坚守既定原则,遵守相关规定,善于运用对方理解和接受的外宣形式,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对方了解我们的宗教情况,倡导宗教和谐理念,协调各方利益。

  通过论坛,中国要借鉴国外各种宗教管理做法和经验,对交流取得的各方面成果要通过多种渠道吸收和转化,及时指导工作。要坚持按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坚持用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广泛听取与会专家意见,整合在交流中产生的经验和智慧,汇集最具价值的理论实践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宗教对外交流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法。更好地争取国际宗教领域话语权,树立我国和平、开放、包容的对外形象。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现在的“一带一路”将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再度焕发新机。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充分表明,人类文明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交融而丰富。推动宗教对外交流,有利于各宗教各扬所长,在平等、慈悲、博爱及相互尊重与宽容的基础上,增进对话与理解、加强沟通与团结。

  (作者单位: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