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翫雅集会员藏佛教造像研究

2013-06-17 10:53:18  来源:《收藏》


图1

图2

图3

  如同道教与儒家思想,佛教跟随17世纪下半叶大陆地区汉人移民渡海来台的高峰而传入台湾。以今日严格挑剔的艺术鉴赏标准来看,传统台湾庙宇里面祭拜的佛像,其艺术性并非评断其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换言之,台湾长期以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

  直到近几十年来,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个变化来自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宗教,其二是经济。在台湾,佛教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没有受到大陆“文革”导致大批佛像尽毁的浩劫。另一方面,台湾经济的繁荣,自然而然地使得佛教艺术开始获得收藏家的青睐。本次展览的佛像仅占台湾佛教艺术收藏的一小部分,同时也仅展现了清翫雅集收藏的一个方面,但却能体现当今台湾佛教艺术收藏的规模与质量。

  此次精选的佛像作品,从多个方面呈现了佛教造像的历史性与图像风格,意在展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精华时期的面貌,而非各个时期序列式的发展轨迹。作品所代表的地域性也很广,除了“主流风格”的中原地区佛像,还有来自古代西藏、蒙古、大理国、印度等地风格的佛像,它们分别代表这些文化圈佛教艺术发展的精华。

  中国6~8世纪佛教造像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时代最早的是6世纪中期至晚期的菩萨立像(图1),应是一尊观音像,姿态绰约,手势优雅,一边膝盖微弯。以此一时期的铜佛像而言,此尊的尺寸特别大,比例与细节上跟这个时期的大型石雕很相近。作品中时代第二早的是隋代的弥勒佛坐像,亦即未来佛。弥勒是这个时期流行的佛像主题,双脚下垂着地呈善跏趺坐。善跏趺坐相对来说并非常见,尤其到晚近时期,当弥勒佛造像势微以后,善跏趺坐就更少见了。

  唐代(618~907年)的佛像由4件作品为代表。其中两件为如来佛立像(图2)。唐代与佛教发源国印度重新开始接触,直接影响了这时期的中国佛教艺术风格。这两件作品衣纹紧贴身体的特征,明显地是受到北印度笈多王朝时期雕塑风格的影响。展品唐铜鎏金观音立像同样也有很明显的印度风格影响,特别是S形绰约的体态。这时期的观音很受欢迎,观音像以男性的形象表示。自宋代(960~1279年)以降,观音以女性的形态出现,并维持至今。直到今日,观音在中国文化里仍是非常受欢迎的神祇。

  印度帕拉王朝佛教造像

  如今,佛教在其源始国印度早已衰微了,但它和印度教及稍晚的伊斯兰教曾同时在印度盛行了好几个世纪。奠基于孟加拉的帕拉王朝(750~1199年),其统治者信奉佛教,在他们的影响下,印度佛教艺术获得兴盛。一般来说,台湾或其他地区的华人收藏家鲜少收藏印度佛教艺术,然而此尊观音坐像(图3)的风格与后来的西藏和中原的佛像风格关系密切。它尺寸小,铜胎错红铜及银,工艺精细。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