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道教与儒家思想,佛教跟随17世纪下半叶大陆地区汉人移民渡海来台的高峰而传入台湾。以今日严格挑剔的艺术鉴赏标准来看,传统台湾庙宇里面祭拜的佛像,其艺术性并非评断其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换言之,台湾长期以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 此次精选的佛像作品,从多个方面呈现了佛教造像的历史性与图像风格,意在展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精华时期的面貌,而非各个时期序列式的发展轨迹。作品所代表的地域性也很广,除了“主流风格”的中原地区佛像,还有来自古代西藏、蒙古、大理国、印度等地风格的佛像,它们分别代表这些文化圈佛教艺术发展的精华。 中国6~8世纪佛教造像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时代最早的是6世纪中期至晚期的菩萨立像(图1),应是一尊观音像,姿态绰约,手势优雅,一边膝盖微弯。以此一时期的铜佛像而言,此尊的尺寸特别大,比例与细节上跟这个时期的大型石雕很相近。作品中时代第二早的是隋代的弥勒佛坐像,亦即未来佛。弥勒是这个时期流行的佛像主题,双脚下垂着地呈善跏趺坐。善跏趺坐相对来说并非常见,尤其到晚近时期,当弥勒佛造像势微以后,善跏趺坐就更少见了。 印度帕拉王朝佛教造像 如今,佛教在其源始国印度早已衰微了,但它和印度教及稍晚的伊斯兰教曾同时在印度盛行了好几个世纪。奠基于孟加拉的帕拉王朝(750~1199年),其统治者信奉佛教,在他们的影响下,印度佛教艺术获得兴盛。一般来说,台湾或其他地区的华人收藏家鲜少收藏印度佛教艺术,然而此尊观音坐像(图3)的风格与后来的西藏和中原的佛像风格关系密切。它尺寸小,铜胎错红铜及银,工艺精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