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文化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佛教的柔性管理:大柔非柔 至刚无刚

2013-08-02 14:13:20  来源:柏林禅寺

  柔和不是柔弱

  今年春末初夏,我到国内多所著名的禅宗寺庙参修,其中,就有五宗之一的沩仰宗祖庭大沩山密印寺。该寺的住持贤心法师,得知我在研究禅宗智慧与现代管理,就很高兴地与我交流起“柔性管理”的话题来。他说:佛教的“柔”,其实具有很大的力量,应用到管理上,必然有很大价值。并与我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

  他曾在某佛学院担任教务工作,当时听说过一件真实事情:在某学校,有一个学员,不知为何有一些心理问题,对严格的学校制度也难以适应,曾几次说自己可能会跳海自杀。大家认为他开玩笑,因为他水性好。但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真的自杀了,只是不是跳海,而是吊死在树上。

  从一定角度讲,这位学生是“在劫难逃”。可是作为教学管理者,不得不警醒自己:在严格教学的同时,应该更多重视学员的心灵管理,并更多采用佛教柔和温暖的方法,对学员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一来,尽管没有逼迫学员,但是大家反倒更加严格要求自我,以更自觉的态度学习和修行。

  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距离该县不远,就是湖南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曾国藩的家乡。我不由想起作家唐浩明在其名著《曾国藩》一书中的精彩故事:

  曾国藩才气十足,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礼部侍郎。后来,因为太平天国闹事,他奉皇上之命到湖南训练湘军。他相信凭自己的正直和才干,一定会大有作为。

  刚开始时确实如此,他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起到了清朝的正规军都无法起到的作用,得到了皇上的器重。但慢慢地,他发现越发展,碰壁的事越多,朝廷大臣开始排挤他,皇上也开始猜忌他。

  曾国藩想了不少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但一点用都没有,最后只能赋闲在家。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何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湖赣官场?为什么对皇上忠心耿耿,却召来元老重臣的忌恨,甚至皇上也对他不放心?

  因为忧愤过度,他病倒了,甚至吐血。后来,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他开始用心重读中国传统智慧的著作。终于豁然开朗:问题原来出在自己身上!锋芒太露,自认为是正直的化身,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制造了许多麻烦和障碍!

  他得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并以此为座右铭,一改原来锋芒毕露的个性,时刻注意尊重他人,处理好与方方面面的关系。于是,大臣们不再排挤他,皇上又开始信任和重用他,这些都为他个人和湘军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曾国藩悟出的道理,其实正是“柔性管理”的本质。尽管他并非学禅宗之后的大悟,但有几点值得管理者借鉴和学习:

  第一,“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这是禅宗的名言。出现问题,原因多半在自己身上。曾国藩也好,其他管理者也好,苛求外界无济于事,唯有先改变自身,才有机会获得外在境遇的改变。

  第二,“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正是阐述了“柔”与“刚”的辩证关系。第一个“柔”,是“柔和”,第二个“柔”,是“柔弱”,也就是说柔和不等于柔弱。第一个“刚”,是强大,“至刚”是最大的力量,第二个“刚”,是锋芒毕露,甚至咄咄逼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刚猛有力到了最高境界,恰恰是不会锋芒毕露的。

  其实,不管是管理者自我发展,还是打造优秀团队,柔和都不等于柔弱,有力量,也未必要通过锋芒毕露体现出来。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