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关键是激发下级的自觉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指出:“最高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对管理者而言,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团队的管理。而管理团队,最关键的是要激发下级的自觉性。
(一)激发工作的崇高感
在林林总总的管理学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出禅宗管理学这一理念呢?时下的管理学理论多如牛毛,我们有必要仅仅发明一个新名词或赶时髦吗?
绝对不是。禅宗管理学又名管理禅,最早的提出者不是佛教界人士,而恰恰是一个享誉全世界的企业家—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是著名的电器大王。但是,在创业的前15年,公司一直业绩平平,没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
为此,松下幸之助感到非常苦恼。直到有一天,他去参观一个寺庙,发现香火十分兴旺。一贯喜欢对问题追根问底的松下,不由对这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没有谁强迫信徒到庙里来,可人们还是争相前来;并没有谁强迫信徒一定要向庙里捐献,可是人们还是争相捐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分析,尤其与庙里一位高僧进行交流并向他学习禅法,松下恍然大悟:之所以企业发展不快,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公司,仅仅停留在创造利润这一层面上,所有员工,包括高级管理者,都缺乏一种精神信仰与心灵追求。
而佛教信徒,尤其是禅宗修练者们,有着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所以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做许多事情,而且能够不断自我超越!
于是,松下幸之助将禅宗理念运用到管理和工作中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员工们不仅是为赚钱而工作,而是要认识到工作的崇高感,即劳动的目的应该是促进社会进步,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了这样的觉悟,等于为工作“铸魂”。松下公司由此为起点,开始了飞速发展。为了纪念与禅法的相遇,松下幸之助在那一年确立了公司的“创业纪念日”。
松下幸之助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
在松下幸之助的管理中,处处体现着禅法的精髓、闪烁着以人为本、以心为本的光芒。松下幸之助曾提出过许多与禅法有关的管理理念,如“工作场即修行的道场”。在修习禅法的过程中,他培养了自己的“直心、柔软心”,这种的心态,让他不仅自己将工作变成一种享受,时时感受工作带来的喜悦,而且也努力让所有的员工在工作中享受人生、实现人生和创造人生。
激发员工对劳动的崇高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激发“佛性”的显现。明海方丈曾有一个“禅与企业管理”的精彩讲座,讲到禅宗管理学的四大价值,其中一点就是:“在人性中认识佛性。”他说: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往往在人性中体现。这种人性中的佛性,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修炼,在困境中萃取,在善待他人中升华,在单纯的心灵中开发。
是的,越能激发人的“佛性”,就越能让大家对工作有崇高感,就越能激发工作的自觉性。
(二)下级学习的是上级的背影
我们都知道“上行而下效”这句话。不管做什么,“上行”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只有见到“上行”,才有“下效”的产生。一句话:领导带头了,下级就自动跟随。
其实,依照禅宗丛林的传统,没有管理者也没有被管理者,大家都依清规行事。方丈率先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劳动出坡时,他就像个生产队的队长,晚上则登座说法与大家互相切磋,触犯戒律时,要加倍受罚。
所以高超的管理者,总是非常重视自我带头,自我约束,通过自律而律人。我们且看松下幸之助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松下的工厂照例进行大扫除。巡视工厂的幸之助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么多工人,其他工作都做得热火朝天,但没有一个人主动去打扫厕所。如果是一般的管理者,或许会直接批评或指派手下安排一下就完了。但是,幸之助却采取了一种不一般的做法:自己去打扫厕所。
公司总裁在打扫厕所!这个消息让整个工厂都轰动了。当大家看到总裁亲自将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时,都感动不已。从那以后,松下工厂的每一件工作,无论高低,再没有出现过没人去做的现象。
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在中国著名企业修正药业。当时,该公司即将倒闭,新董事长修涞贵上任。他召集全厂所有人开会,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讲话,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没引起一点反响。于是,他拿起了扫把,带头动手清理车间,并第一个冒雨爬上屋顶修理。这一来,人人都开始努力工作,工厂重新焕发了生机。
总结这段经历,修涞贵说:领导好当,也不好当,只要带头吃苦就好当。他要干部们以后自觉以此要求自己:“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修涞贵的这段经历,的确给我们不少管理者以启示: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做一件给人看看。这样才会激发员工的高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