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城东南行”所见的大石崖
翻越大石崖之后怎么走,玄奘的方位写得非常准确,东北行,到奔穰舍罗。奔穰舍罗,什么地貌呢?第一个,“葱岭东冈,地方百余顷”,唐代的百余顷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亩的平地,“四山之中,正中垫下”,群山围绕周围,阳光难以照进去,符合这个地貌的就只有大同。翻过坎达尔山口之后,有条河就是东北行的,当地人从大同乡到塔县县城就是顺着这条河西南行,玄奘与其方向相反,自然是东北行。一千四百年以前到现在,地形地貌都没有变化,可以确定,奔穰舍罗就是大同乡,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供选择。
羯盘陀,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
澎湃新闻:所以,当前复原出的路线主要是缘于地理环境的刚性约束?
侯杨方:对。还有一点,唐初的丝绸之路距今比较遥远,幸好玄奘留下了《大唐西域记》,其中记载的信息和地形地貌的刚性约束、本地的传说以及当地实际交通情况,包括不公开的作战地图,这些信息可以完全匹配。
澎湃新闻:帕米尔地区的刚性约束很强,如果换个地段,地理环境的刚性约束所起的作用有多大?
侯杨方:换个地方精准度可能不如帕米尔。山口的刚性约束精度可以到几十米之内,因为山口就这么大,肯定要从最低的地方翻过去,不可能从半山腰去翻。在其他地方,地理环境的刚性约束没有帕米尔地区的强,所以复原的精度有差别。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那么,河西走廊的路线要怎么确定?任何人都知道在南山、北山之间,但是具体怎么走,就是个问题。河西走廊窄的地方有十几、二十公里,宽的地方有一百多公里,这是一个可以任意选择的空间范围。河西走廊是个平地,但也有约束,只是精度可能做不到像帕米尔地区这么高。
第一,要循着水源,否则,牲畜没有水喝,人也没有水喝。河西走廊有的地方很宽,一眼望不到边,人是不可能去走荒漠戈壁的,有水源才有草,人和马才能活。第二,古今水源可能有变化,这可能要通过遥感图片辨别古河道,相对来说,这还是容易的。第三,依靠文物遗址信息。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城址留下最多的地方,城址为什么会被废弃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当初建城址的时候一定有水源,一定是在商道上。所以,复原河西走廊段的丝绸之路应该更倾向于文物与遗址方面的信息。
当然你还可以问一个问题,《中国文物地图集》都出来了,你还有必要做吗?太有必要了,按照《中国文物地图集》你很难找到什么遗址,这就是前面一直讲的小比例尺的示意地图。我们在新疆的时候吃过这个苦头。它说在某某村,村北多少公里有某某遗址,根本找不到的,因为村名改得太厉害了,做文物普查时候的行政区划、村名和现在的情况变化太大。合并得很厉害,真的是一头雾水,再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经过汉化,把文物地图中所载的地名说给当地人听,他们听不懂,这是大问题。所以河西走廊段和新疆塔里木盆地这一段,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是找到这些城址进行精确定位,这样可以把丝绸之路的路线复原。这样的精度可能不如帕米尔,但能满足精准复原的需要。
这些遗址就是商路带来的繁荣,带来的居民点,军事遗址是保护商路的。其实你到河西走廊可以看得很清楚,汉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交通路线和水源,顺着疏勒河建的,否则驻军喝什么。玄奘徒弟写玄奘怎么偷渡玉门,描述得很清楚,是因为他渴得受不了了,一定要去喝水,但是有水源的地方都是哨所,就被抓到了。所以这些烽燧、遗址本身就标志着古代的水源所在地。
澎湃新闻:帕米尔作为曾经中西交通、贸易的一个重要通道,今天是什么情况?
侯杨方:从自然地理上来说,帕米尔是亚欧大陆腹心处的巨大山结,是个分水岭,西边是阿姆河,东边是塔里木河,一个是河中文明,一个是中国的西域文明,都由帕米尔雪水灌溉。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分水岭,而且是一个地理间隔,葱岭以西、以东完全不一样。所以,只有在极盛时期,中原王朝的势力才能控制到这个地区。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标,同时也是一个文明的通道。中国的汉传佛教就是从帕米尔过来的,犍陀罗艺术是从阿富汗那边过来的,而不是从印度穿越青藏高原过来的。玄奘去过斫句迦国,他说山崖上有很多岩洞,两千多年的佛窟今天去看还是与他的描写一样。佛教刚刚诞生的时候,肯定就是从这里传过来,凿了佛洞,这比敦煌莫高窟早了起码600年。
经过19世纪边界划分以后,这一地区隔绝得很厉害了,当然现在也有几个开放的山口,比如红其拉甫、卡拉苏、伊尔克斯坦等。目前这一区域还没通铁路,据说要造铁路,有铁路之后双方的交通就会好多了。现在主要是通过大货车把中国这边的日用品、工业用品运过去,那边空车回来,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单向贸易。相对来说,这个区域在中外交流上的重要性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