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营员恭请纯一大和尚
纯一大和尚为黄梅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学员开示
纯一大和尚和净慧长老
编者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大和尚在黄梅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上曾为全体营员做了《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圆满人生 ——从马祖洪州禅到生活禅》的专题讲座。纯一法师从洪州禅对六祖禅风的继承与弘扬、洪州禅“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的家风特色、洪州禅风与生活禅的内在联系等方面阐释了马祖道一家风对生活禅的深刻影响,使营员对生活禅的理论来源有了一定的了解,听了大和尚的开示,营员们对于禅宗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识。大公佛教将全文连载刊登,以飨读者。
绪论:从纯禅时代到禅机时代
自达摩西来,佛祖灵山拈花之旨、正法眼藏,始入震旦。使命崇高,历尽艰辛,慧命悬丝,一脉单传,至六祖慧能大师乃发扬光大,前后约190余年,属纯粹达摩禅的践行时代,中国禅宗完成了他的“祖统传承”。慧祖后,禅宗由密而明,由隐而显,由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波澜壮阔,灵光独耀!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称这一时期为“纯禅时代”,六祖之后则转化为“禅机时代”。前者禅风质朴而简约、直截而了当、朴实无华;后者逐渐转变为机锋转语—— 直指人心演化为绕路葛藤,方正行持演化为畸言异形,不立文字演化为不离文字。前者基本上属于如来禅时代,后者则属于祖师禅时代。
那么,如来禅(纯禅)发展到祖师禅(禅机)有那些差别呢?主要是定义改变了,祖师禅不再仅限于思惟修,不仅是静虑,而是外不着相,内心不乱。心像镜子,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它不象照像机的储存卡,绝不留影为念,正如《金刚经》所说“无住生心”。细细品来,祖师禅有其独特的风格:既存在又超越,既现实又超现实;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则既具象又抽象。可以说,禅是中国的国宝,没有禅就没有中国宗教的生命和文学、艺术的特色。如禅画,一笔绘就一个达摩,似达摩又不似达摩;一墨一法界,透显山水又不像山水,中国的禅者创造了世界上最超逸的抽象意境画语;禅诗则更加意蕴无穷,以少言显千言万语,一花一草,小溪顽石,均可入诗,于日常中显真常,于浅显中含微妙,浸透禅机。如诗云:一草一木皆如来丈六金身。又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从达摩到五祖都是如来清净禅,相对教理而言,属宗门。很简约,但不易体会,不到如来心境,就不能悟入清净禅。如来者,如其本来。如来清净禅,就是把我们心恢复到“如”其本“来”的状态,也只有把心恢复到如其本来,才能叫如来,才是真正的佛。“如”其本“来”,没有根尘二元的对立,还原到了根尘相对以前初始的心态(禅者有时候称之为“归家”),菩提自性自然呈现,便是摩诃般若。用教理的名相来说,就是正智(无分别智),根本智与后德智;用宗门的话说,则如来清净禅就是要把我们分别执取的心恢复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只要能扫除父母生下以后我们所接受的六尘,正智现前,自然就进入(回归)如来清净禅。
所谓禅机时代就是大机大用、契理契机、悟在当下的时代,也就是禅风遍及华夏的时代。它善巧方便,活泼自如;它源自生活,超越生活,指导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禅机时代也可以说是“生活禅”的时代。当代生活禅的倡导者净慧法师指出:“生活禅是面对生活这一现实需要而提出的一种修行方法。”其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1]基于佛教的终极关怀指向,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所谓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参禅,在生活中悟道,在生活中奉献,在生活中了生死。
一、马祖道一禅师心路历程与洪州宗
禅机时代的集大成者,当属南宗洪州禅系。其创始人马祖道一禅师,是一位富于创造、大机大用、体用并举、真正将印度禅中国化的代表人物。胡适先生称马祖是“中国最伟大的禅师”,铃木大拙称之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俗姓马,弟子们称他为“马师”、“马大师”,禅林尊称为“马祖”,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市)人,其出生地在今称马祖村的地方。诞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寂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一日。[2]唐宪宗元和八年,宪宗令江西观察使裴休重修马祖塔,赐名“大庄严”,追谥“大寂禅师”。
1、剑南参学时期:悟前渐修
马祖道一幼时即在本邑罗汉寺依唐和尚剃度出家,20岁前后在渝州(州治今重庆)圆律师处受具足戒。[3]在此前后,道一禅师还曾一度投金和尚座下参学止观。[4]唐和尚是指处寂禅师(648~734),俗姓唐,绵州(四川)浮城人,长期追随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资州智诜禅师。智诜为五祖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曾被武则天诏请晋京,于皇宫内设道场供养,但其主要活动仍在资州,弘阐东山禅法。唐和尚有弟子名金和尚,是唐代新罗国(今韩国)圣德王金兴光之第三子,法名“无相”。青年道一颇重游访参学,在剑南(四川省绵竹市的城关镇于一九九五年八月改名为剑南镇。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 各地参学游历,受到这一地区蓬勃发展的佛教气氛的充分熏陶,尤其受到发源于五祖弘忍门下的智侁——处寂——无相——净众(一说净泉)——保唐禅系的影响。净众——保唐禅系宣扬息心念佛,以无忆、无念、无妄统一戒定慧三学,许弟子有胜师之义。这些新观念、新思想对青年时期道一禅师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他日后思想的转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南岳悟道时期:顿悟心源
后来,马祖道一离开四川,有过“四方头陀,随处坐禅”和“久住荆南明月山”的经历。[5]唐开元年间(713~741),马祖获悉六祖惠能大师的高足怀让和尚,在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居山修道,即前往参学。怀让“本不开法,但居山修道”,只因为来了一个“剑南沙门道一”[6](以上宗密语),于是便发生了一段“磨砖成镜与打坐成佛”的千古公案。南岳怀让和尚以“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的机语点拨正在打坐的道一,道一“闻斯示诲,豁然开悟”。
《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禅史名著中,均记载有马祖道一的这段悟道因缘:
道一初登南岳观音台,入住传法院,结庵坐禅,栖心佛理,凡有来访者都不顾。道一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南岳般若寺的住持怀让,看出马祖是可造的法器,便去考验他:“请问你在这里坐禅,是为了什么呢?”
马祖回答:“成佛。”
于是,怀让便拿了一块砖头在马祖的庵前不停地磨,马祖不禁好奇的问:“请问你磨砖作什么?”
“磨砖作镜呀”!
马祖不禁诧异地说:“磨砖怎么能作镜呢?”
怀让反驳说:“磨砖既然不能作镜,那你坐禅又岂能成佛?”
马祖便问:“那要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回答:“这道理正像牛拉车,如果车子不动,请问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马祖被问得无话可对,仿有所悟。
于是,怀让禅师接着说:“请问你是学坐禅,或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则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学作佛,而佛也并没有固定的状态。法是无住的,因此,我们求法也不应有取舍的执着,你如果学坐佛,就等于扼杀了佛;你如果执着于坐相,便永远不见大道。”
马祖听了这番话后,心中犹如醍醐灌顶般法喜充满,便向怀让禅师礼拜,并问:“如何用心,才能达到无相三昧的境界?”
怀让禅师回答:“你学心地法门,像播种子,而我讲解法要,像天降雨露,只要因缘和合,你便可以见道。”
马祖又问:“道没有形色,怎么能见呢?”
怀让禅师回答:“你内在的法眼智慧能见道,因此也能见无相三昧。”
马祖又问:“道是否有成坏呢?”
怀让禅师回答:“如果以成坏聚散的现象来看道,便不是真的见道。且请听我的偈语:‘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与马祖道一同参者还有:常浩、智达、坦然、神照、严峻等九人,成为怀让和尚座下的嗣法弟子,但密受心印的只有马祖一人。[7]南岳衡山迄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磨镜台和马祖坐禅的遗址。
怀让禅师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法子,他曾以“说似一物即不中”、“修证则不无,污染即不得”等语,得到六祖惠能的印证。马祖道一侍奉怀让禅师约十年,心地超然,禅法日益深奥,[8]接续了曹溪顿悟法脉传承,为后来光大南禅法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积聚了深厚的福德资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