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师出家前如何了情缘

\
虚云老和尚(图片来源:资料图)

  众所周知,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景德传灯录》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人世间最难舍的不是高官厚禄,金银珠玉,而是一个“情”字。如果不是童蒙出家,舍家室而入道山,那将更是一番考验。《国清百录》载:“昔闻齐高氏,见负炭兵形容憔悴,悯其辛苦,放令出家。唯一人乐去,齐主叹曰:‘人皆有妻子之爱,谁肯孤房独宿,瞪视四壁,自镔山林?’以此观之,出家难得。”虚云大师出家时19岁,早已成家,夫妻和顺,家境优裕,面对信仰和红尘的艰难决择,又经历怎样的思想波荡呢?

  虚云大师,俗姓萧,出生于泉州府署,其父当时为泉州府幕,算得上是书香家庭。虚云大师出生后,母亲因气壅离世,由庶母王氏抚养成人。十四岁时,虚云便有出尘之心。十七岁偷偷出家却被中道截回。为了断除其出家的念想,父亲给他迎娶了二房妻子,一为田氏,一为谭氏,虚云大师虽心中百般不愿,奈何父命难违,只好佯装应允。据《虚云法师年谱》记载:婚后三人同居却无染,每日虚云大师都为田、谭两人讲说佛法,谈经论道。由于长期熏染,两人渐渐接受了佛法,开始信仰佛教。两年以后,虚云决志离俗,作《皮袋歌》留别田、谭两人,歌曰:

  皮袋歌。歌皮袋。

  空劫之前难名状。

  威音过后成挂碍。

  三百六十筋连体。

  八万四千毛孔在。

  分三才。合四大。

  撑天拄地何气概。

  知因果。辨时代。

  鉴古通今犹蒙昧。

  只因迷著幻形态。

  累父母。恋妻子。

  空逞无明留孽债。

  ……

  离家后,虚云大师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和尚出家,开始了百年有余的参禅悟道、弘法利生的生涯。六年后,虚云大师的庶母王氏和两位妻子也进入佛门,出家为尼,王氏法号妙净,田氏法号真洁,谭氏法号清节,至此,一家人全都做了虔诚的佛门弟子。

  当时虚云大师别家的细节,不详见于资料,我们不好随便假想。不过,按常理推测,虚云出家时,可能不会有太大的阻碍。首先,因为他们的婚姻本身就是迫不得已的父母之命,虚云与妻子之间的感情自然谈不上深厚。更重要的是,虚云在成家之始,就一直在为出家做准备。虽说三人是“强迫”的婚姻,但在那个时代,妇女秉守“嫁夫从夫”的观念,只好听天由命,别无选择而又死心塌地的跟定自己的丈夫。而作为丈夫的虚云也只能暂时的接受这一切,不过,虚云在表面顺受的同时,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度化妻子”。他清楚的认识到,将来影响自己出家学佛的肯定是自己的两位妻子,所以虚云便试图通过佛教思想来扭转两位妻子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虚云在成家之始,就在做着度化自己妻子的工作。从《皮袋歌》来看,虚云演述最多的就是佛教的“无常无我”“因果轮回”“诸行皆苦”等观念,这些观念无疑对冲淡和化解妻子对虚云的情感依赖,减轻离别的痛苦起到巨大的作用,从而为后来虚云从三人情感的缠绕之中剥离出来而抽身出家奠定了基础。这一“度己先度妻”的情缘了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得上是智慧之举了。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的离分也不是理想化的。

  虽然虚云大师出家后,便再也没过问过红尘之事,表现出一个衲子的虔诚信仰和对红尘的决绝态度,但五十年后,已出家多年的谭氏(清节尼)虽修行多年,仍没能泯灭对丈夫的爱恋,仍未能从生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给年已古稀的虚云写的一封家书说:

  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疚。今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发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尝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还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

  ……

  君亦鸿雁别故乡,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天边月;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原是法城亲!

  信中除了讲述家中的变故之外,更多表达的却是对虚云的思慕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地伤痛和不尽的哀怨,尤其最后的几句诗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今读来,犹让人唏嘘不已。

责任编辑:yanglan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