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 第二季第四期

  本期主讲:《六祖坛经》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六祖坛经 行由品第一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亘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慧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慧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相关故事:祖师画像

\

  唐朝宰相裴休到开元寺敬香,正巧黄檗希运在寺内。裴休问院主墙上的画像画的是什么,院主答:“祖师画像。”裴休又问:“祖师的画像在这里,祖师在哪里?”院主答不出来。

  这是一出相当精彩的短剧,如果那位院主已经开悟,便不会愕然以对;如果两人之间是针锋相对,也能使得其中的一方开悟,可惜裴休聪明而不是禅师,院主老实而尚未开悟,因此裴休希望找到一位能给他答案的人,故问院主:“寺中有禅僧吗?”院主赶忙把当时在寺中挂单的黄檗希运请出来。裴休问他同一个问题,黄檗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话,倒是大声喊了“裴休”的名字,裴休当下省悟。

  裴休是唐宣宗时代的名臣,曾拜相,秉政五年,后历任四个地方的节度使,学禅则师事黄檗,礼敬有加。至于他为何会省悟?重点是“现在心”的发明。当他看到祖师像,而问祖师在哪里时,心是向现在现处以外的过去他方攀缘了。当他正在思索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以及此方及他方的空间问题时,突如其来叫他一声名字,立即使他游离不定妄想心,落实到了现在此处此人的一点上了。回转心来注意到自己的当下,才是最亲切的。一般人平常光是把心念放到环境的问题及时间的问题上,所以不明自心,也不见自性,即使黄檗回答他祖师在西方极乐、或在某个佛国净土、或说遍在于宇宙之间,对他要发明心性的目的,毫无用处,因为那只是信仰的、观念的、知识的,与他自身的生命没有交涉。唯有把向外的攀缘心和杂念妄想,紧紧扣住,才会体验到现在的自己最踏实。自己的问题尚未解决,还问这些不相干的问题做什么?裴休被出其不意偷袭了一下,顿时在心中放下万缘,亲见自心也是一无所有,这才开悟。这是因为高徒遇上了明师,所以画龙点晴,一点就能腾空飞去,如果换了别人,纵然黄檗使用相同的手法,可能还无法使他开悟。

  这个故事可以说明,禅的悟境之发生,往往是把向外攀缘的心一拨一转,就像对着一个正在做着白日梦的人,冷不防泼他脸上一杯水,就把他从迷幻之中给泼醒了。

责任编辑:DN010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