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博兴召开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4博兴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博兴召开,经过整天的主题演讲、互动交流和参观考察,与会专家学者研讨论证了博兴龙华寺佛教遗址保护和开发及博兴佛文化发展等学术课题。[详细]

  • “龙华碑”的建毁看博兴佛教的兴衰

    山东博兴县博物馆藏有一块隋代刻造的“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长期湮没地下,期间两度出土,世人了解不多。碑文对研究博兴佛教在隋炀帝时期突然中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详细]

遗址简介

龙华寺遗址
龙华寺遗址

博兴位于山东省北部,近些年来,由于境内不断出土佛教造像而引起世人的关注。目前,博兴已发现龙华寺、般若寺、兴国寺、高昌寺等古寺庙遗址30余处,时代自北魏至清,佛教文化及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至一个顶峰,博兴也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现发现北朝至隋代的寺院遗址近20处,其中规模最大的寺院遗址是龙华寺遗址。[详细]

鉴赏 · 石质佛像

Appreciation & stone statues

史鉴•博兴佛教鼎盛往事

  • 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

    梁武帝(502—547年)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四次舍身入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他建立了大批寺院,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斋会。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余人。

  • 世家大族支持佛教 普通百姓纷纷加入

    北朝时期控制青州地区的世家大族是清河崔氏。崔氏家族的人们也多崇尚佛法。这些世家大族十分崇信佛法,受其影响,普通百姓也纷纷加入到佛教信仰的行列中。

  • 受高僧影响 僧朗、法显曾分居于泰山、青州

    僧朗、法显分居于泰山、青州,这两人都是当时著名的高僧除以上两位高僧外,四至六世纪在山东活动的高僧还有:济州僧慧静、徐州僧嵩、僧道融、青州僧道明等。

  • 民间佛教信仰组织的盛行 推动佛教传播

    这时期,当地民间盛行一种以族、村为单位的佛教组织,由僧尼和在家信徒组成,从事造像、诵经、斋会等佛事活动。这些组织以“邑义”、“法义”、“法社”为名称的比较多见。

  • 社会动荡现实苦难 促使民众信仰佛教

    拉锯式的战争,造成大量流民迁徙,居无定所,土地荒芜,经济萧条。人们厌恶现实的苦痛,希望能得到解脱。于是,在现实苦难中得不到解脱的人们,转而投到了佛陀的脚下,虔诚地皈依佛门。

  • 经济、政治地位为佛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魏统一北方后,战争基本停息。为恢复经济,历代皇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北魏道武帝时实行屯田制,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等,逐步使农业经济生活稳定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民风•佛教信仰蔚然成风

  • 释迦多宝信仰

    在佛教造像中刻两佛对坐或并坐,表现的是二佛在一起讲经论法的情形。当时南朝士大夫重玄学,崇尚清谈,看来这种造像的大量出现是受了这种风气的影响。

  • 观世音信仰

    发现明确署名“观世音”的造像近20件。《千手经》、《千光眼秘密法经》等法典记载,观世音在久远之前就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释迦往昔也曾在其座下当过弟子。

  • 弥勒信仰

    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朝代更换频繁,民不聊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解脱,就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因此弥勒被作为未来的救世主而被广泛尊奉。

  • 卢舍那信仰

    目前,博兴又发现带“卢舍那”题记的造像座9件,数量之多,实为罕见,其时代自北齐天保九年(558年)至隋开皇九年(580年),尤以北齐居多。

  • 老子信仰

    隋唐时,二教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各自作了调整,“三教归一”的局面开始。博兴铜造佛像窖藏中出土的这件道教造像,便是当时佛道合流的一个证明。

纪事•博兴佛教寺院遗址现况统计

  1. 龙华寺01
  2. 乡义寺02
  3. 古龙华寺03
  4. 东魏武定五年寺04
  5. 白雀寺05
  6. 兴国寺06
  7. 鼎溉寺07
  8. 毗卢寺08
  9. 景德寺09
  10. 洪福寺10
  11. 福昌寺11
  12. 宝峰寺12
  13. 文殊寺13
  14. 罗汉寺14
  15. 大士庙15
  16. 白衣观音阁16
  17. 般若寺17
  18. 龙泉寺18
  19. 普济寺19
  1. 20石佛寺
  2. 21柳泉寺
  3. 22文殊寺
  4. 23三教寺
  5. 24准提寺
  6. 25兴明寺
  7. 26龙潭寺
  8. 27同光寺
  9. 28东河东寺
  10. 29疃子寺
  11. 30张吴寺
  12. 31兴益寺遗址
  13. 32高昌寺
  14. 33李韩寺
  15. 34陈刘寺
  16. 35三合寺
  17. 36董官寺
  18. 37民国龙华寺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名称龙华寺
位置龙华寺遗址
时代
详细介绍面积120万平方米,出土了大批佛教造像及其他佛教遗物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乡义寺
位置龙华寺遗址内东部
时代东魏
详细介绍东魏武定五年碑记载:“……乐陵郡城东南两里乡义寺门……”
级别
备注遗址遭破坏
名称古龙华寺
位置龙华寺遗址内,具体位置不明
时代北齐
详细介绍龙华碑记载:“……华塔者,地则古龙华道场之墟,其内先有古基……”
级别
备注
名称东魏武定五年寺
位置龙华寺遗址内东部
时代东魏
详细介绍东魏武定五年碑记载:“……乐陵郡城东南两里乡义寺门……”
级别
备注遗址遭破坏
名称白雀寺
位置龙华寺遗址内,具体位置不明
时代北魏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俗传龙华寺本名白雀,按《魏书·灵徽志》:‘延兴四年(474年)正月、延昌四年(515年)八月,青州献白雀,’或寺所由建始与”。
级别
备注
名称兴国寺
位置湖滨镇丈八佛村北
时代北朝—清
详细介绍遗址上的丈八佛造像雕凿于东魏天平元年,是目前平原地区发现的最高大的北朝圆雕佛造像。
级别丈八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鼎溉寺
位置庞家镇焦集村北
时代唐—民国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鼎溉寺在焦家村西北,前数十年废……按唐书中宗嗣圣元年,太后迁帝房州,寺之建其在斯时乎,然鼎溉义无可考者……”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毗卢阁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
详细介绍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级别
备注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毗卢阁在耿官村”
名称景德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景德寺在县治东”
级别
备注今锦秋街道办事处南隅村东
名称洪福寺
位置兴福镇兴福村西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洪福寺在兴福社”。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3600平方米,出土造像碑、瓷碗、瓦等”  
级别
备注
名称福昌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福昌寺在博昌镇”
级别
备注今纯化镇东北一带
名称宝峰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宝峰寺在米家庄”
级别
备注今吕艺镇境内
名称文殊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文殊寺在三兴社”
级别
备注今庞家镇境内
名称罗汉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民国25年《博兴县志》记载:“罗汉寺在董官庄”
级别
备注今店子镇董官村
名称大士庙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大士庙在西关外;刘官庄、常家套、秦家桥、博昌镇王文庄、辛王庄、柳桥社巩家庄各有此庙”
级别
备注
名称白衣观音阁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白衣观音阁在西关,又一在耿官庄”
级别
备注西关,今西隅一带
名称般若寺
位置利城社般若寺位于店子镇般若村北 郑家庄般若寺位置不明
时代北魏-清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般若寺在郑家庄,一在利城社”。 利城社般若寺位于店子镇般若村北,有“北魏正光六年王世和造像碑”出土
级别
备注在今店子镇般若村北
名称龙泉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龙泉寺在阎家庄”
级别
备注今陈户镇境内
名称普济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普济寺在纯化镇”
级别
备注今纯化镇裴家、袁家等
名称石佛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石佛寺在利城社,一在条刘庄”
级别
备注

利城社:今店子镇利城、利戴、利王、大肖一带;

条刘村:今曹王镇境内

名称柳泉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柳泉寺在高家渡,今废”。高渡村出土有“重修柳泉寺碑”。
级别
备注今吕艺镇高渡村
名称文殊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文殊寺在三兴社”  
级别
备注今庞家镇境内
名称三教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三教寺在张夏庄,一在东鲁社”
级别
备注

张夏庄:今店子镇南部

东鲁社:今曹王镇东鲁村一带

名称准提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60年《博兴县志》记载:“准提寺在辛安社”
级别
备注今经济开发区辛安村一带
名称兴明寺
位置位置不明
时代清、民国存在,建于何时无考
详细介绍清康熙12年《青州府博兴县志》记载:“兴明寺在吾都屯社”
级别
备注今吕艺镇南部
名称龙潭寺
位置曹王镇东鲁村西南
时代东魏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600平方米”,出土过东魏武定四年比丘惠愍造像碑。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同光寺
位置湖滨镇寨郝村西南
时代北魏—唐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16000平方米”,出土过菩萨头陶模。
级别
备注
名称东河东寺
位置经济开发区东河东村东
时代北朝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有石造像等”。
级别
备注消失
名称疃子寺
位置锦秋街道办事处疃子村北
时代北朝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900平方米,出土有石造像等”。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张吴寺
位置店子镇张吴村北
时代北齐—明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900平方米,出土有石造像等”。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兴益寺遗址
位置兴福镇兴益村西
时代北朝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3000平方米”,出土有石造像等。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高昌寺
位置锦秋街道办事处南河东村西北
时代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16000平方米”,1984年出土5件金铜佛造像。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李韩寺
位置兴福镇李韩村南
时代隋唐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3600平方米,出土有石佛造像、陶瓷器等。”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陈刘寺
位置经济开发区鲍刘村西
时代唐—宋元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800平方米。”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三合寺
位置庞家镇三合寺村东
时代宋元明清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900平方米。”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名称董官寺
位置店子镇董官村东
时代
详细介绍1993年《博兴县志》载“面积约900平方米。出土石香炉、瓷盘等”,还出土重修寺院碑一通。
级别
备注消失
名称民国龙华寺
位置龙华寺遗址中部
时代清—民国
详细介绍约300平方米
级别
备注遗址局部遭破坏
位置明确 位置不明确
结语

习近平最近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谈到文明和艺术:“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这也是对博兴佛教很好的诠释,传承千年的艺术,在当今一样富含鲜活的生命力。

出品人:林学飞             总 监 制:韩红超

监  制:史利伟 王丽君      责任编辑:杨采益

邮  箱:fo@takung.cn

微  信:大公佛教(TakungBuddhism)

版权声明:大公佛教原创出品 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