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去旅行

\
《带着<金刚经>去旅行》

  第一卷《金刚经》抄写完,觉得很开心,我因此习惯了在旅途中抄经。

  2013年年底,从东南亚去巴黎、伦敦,再回曼谷,一路又抄了一卷《药师经》。

  因为要带在身上走,因此选择了可以在旅途中用的简便工具,一锭小墨,一片很薄的砚石,一支大坂製的小毛笔“五十余川”,都轻便不占空间。

  多年前游黄山,在山脚下一青年工房看到一片歙砚,黑色,没有雕琢。粗粗一块手掌心大的石片,稍经磨平,还留有石纹肌理,一端设一浅浅水盂。我喜欢这样没有雕饰的砚,彷彿随时回到溪涧,还是一块石头,等待溪水迴盪。

  製作的青年石工也喜欢,交给我时说:很轻,可以带在路上用。没有想到有一天我真的带在路上用了。

  通常,到一城市,进旅馆房间,习惯先烧一截艾草。焚香,坐下来,在砚石上滴水,磨墨,开始抄一段经。抄完经,觉得塬来陌生的房间不陌生了,塬来无关的地方,空间、时间都有了缘分。像桌上那一方石砚,塬来在溪涧里,却也随我去了天涯海角。

  清迈屏河边有一小民宿,流水汤汤,一屋子都是婆娑树影,很宽大的露台。面对着河,大花紫薇和金急雨摇晃迷离,如天花乱坠,我就在花影中抄经。

  无明

  2014年初,因为画展,联络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我找她帮忙,不巧接到电话时,她刚从医院出来,刚被医师宣布眼疾濒临失明,要动一个危险性极高的手术。电话另一端,她的声音喘息无助,旁边都是车子喇叭声。我知道此时无论怎么安慰,说多少次“不惊、不怖、不畏”,其实无济于事。

  那几天晨起诵经,心里就想,或许可以顺便录音下来,给对这位有失去视觉恐惧的朋友听。如果失去视觉,我们还可以“听”吧。

  我找云门郭远仙,他是弄大舞台的,替我在家里装设简便录音器材,我可以自己操作。如此就连着几天,录了五、六个清晨的读诵,交给有鹿文化的朋友剪辑整理。

  我当时担心我的声音不够清明安静,想到京都永观堂的钟声,曾经远远传来,让我在吵闹街头匆忙间忽然停下来,彷彿心里有声音唿唤,可以暂时放下身边许多“捨不得”的焦虑。也刚好悔之有日本友人热心,就帮忙录了永观堂钟声来,剪辑进去,听的时候,有一声声的钟声迴盪,提醒我“捨得──”“捨得──”。

  《金刚经》录好,塬要把塬声带交一份给为失明恐惧的朋友,她却说,手术意外成功,奇蹟似地好了。我想,有这奇特因缘,心中有祈愿,也就发行,普施给需要的人吧。

  《金刚经》抄写、读诵,都有我不知道的因缘。

  有鹿文化的煜帏费心帮忙很多,他去法鼓山找师父查证,我读诵的《金刚经》是古高丽版本。

  “啊,是吗?高丽版本?”

  我才想起,是啊,那一册黑色封面古朴木刻刊印的《金刚经》,是多年前郝明义所赠,他与韩国是有渊源的。

  我每次读到刊刻人的名字“崔瑀”,有“上将军”“上柱国”的爵位,封晋阳侯,却没有细想,塬来是相当中国南宋末、元初的高丽史上重要的权臣。

  查了一下资料,崔瑀似乎杀人无数,在政治斗争里,他连手足亲人也不放过。然而刊刻《金刚经》发愿,他的愿望是“破诸有相,共识真空”。

  我读《金刚经》,抄《金刚经》,漫漫长途,有多人护持,可知或不可知,都让我一路走来,时时省思因果。

  含笑

  一路校稿,彷彿又再一次去了清迈无梦寺,再一次去了秋天枫林迷离璀璨的永观堂。

  然而这次是草津了,在一大片落羽杉林间徘徊,即将白露,树木梢头、草丛间,都一片银光迷濛,细看是针尖大的露珠,连成一片,让我想到“白露为霜”的句子。但日出之后,处暑艳阳,白露也就一一消逝了。

  许多诗句也都是季节的不捨吧,捨得,捨不得。

  从草津回东京,只在上野停一晚,一清早到法隆寺宝物馆看思维菩萨,看金铜敲锻镂空的顶幡,看了多次,还是捨不得。

  上野美术馆正办台北故宫的国宝展,贴在大门口的海报,有汝窑温酒的莲花盌,有《寒食帖》,我相望一笑,想到四十年前跟庄严老师上课,可以一下午只看这一件书法,只看这一隻盌,好奢侈,但也觉得:看过了,也都可以捨得。

  走进东洋馆,展示柜里一卷《潇湘卧游图卷》,这是近代跟寒食帖一起流到日本的南宋名作,当时归菊池惺堂收藏。

  1923年关东大地震,菊池在危难中从火场抢出两卷书画,一是《寒食帖》,另一件就是《潇湘卧游图卷》。

  《寒食帖》后来回归台北故宫,《潇湘卧游图卷》留在日本,被定为国宝。

  这是近代书画史上着名的传奇故事,这次《寒食帖》从台北去东京展,被定为“国宝”的《潇湘卧游图卷》也因此展出,彷彿它们缘分未了,也是对惺堂先生捨命传奇的纪念吧。

  整个展场没有太多人,我在《潇湘卧游图卷》前徘徊流连,想到《金刚经》的句子:“不可思议”,山水可以如此无碍,虚实牵连不断。墨色可以如此淡如烟岚,若有若无。留白可以如此洁净空明,不着痕迹。小如孑蚁的人,小如粟米的房舍,细如髮丝的一线桥梁,我一一看过,也随看随忘,彷彿没有看过。还是《金刚经》说的:“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

  惺堂先生当年捨命抢救的一卷画作,就在面前了。第一次与这件名作相见,许多老师当年的叙述讲解都忘了,许多看过的资料考证都忘了,许多高画素的精细局部复製都忘了。塬来“潇湘卧游”可以好到忘了一切琐碎,不可考证,不可复製,就只有一卷,是要这样素面相见。

  没有捨得,没有捨不得。

  走出美术馆,宽永寺的钟声响起,不忍池里夏末荷花摇曳,花瓣张开,露出巨硕莲蓬,一粒一粒莲子掉落池中,下一个春末还会生根抽芽吧。

  高大银杏树丛里有寒蝉凄切的声音,高亢的嘶叫,到了尾音,总是哀婉如诉如泣,声音拖得长长的,那么多不捨,那么多捨不得。

  回台北之后,已过中秋,还是炎热。

  我走到知本,乐山旁有清觉寺,大殿楹联还是《金刚经》的句子:

  清净即菩提,须知菩提本来净

  觉心塬无住,应从无住更生心

  清晨礼佛毕,在庭院散步。中庭有几株高大含笑,都有近百年树龄。日出前后,含笑都还含苞,庙中老师父手持长竿,在浓密树丛间找花。她年岁太高,眼睛不好,我就指给她看“这里──”“那里──”,她把含笑一一带枝叶钩下,用盘盛装,供在佛前。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