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名刹金山寺方丈心澄法师印象:平常是道


中佛协副会长心澄大和尚(大公网记者 姚勇摄)

       文/印月法师

  镇江有个很好听的旧名叫做“朱方”,因为这个旧名,镇江这座城就像是一颗烙在心底的鲜红的印章那样意味绵长。在阔别了五、六年之后,我终于在今年春节又一次地踏上了这块故土。

  几年未见,镇江有了不少的变化,街上比先前繁华了许多,但一些先前喜欢的小吃却不怎么看得到了。比如镇江的凉粉。衢州街头小巷这些年也有这个叫卖,但配料却怎么也比不过镇江的好吃。还有一些江苏特有的鸭血汤、鹅翅膀等等,如今走在镇江街头也不太看得到了。恒顺醋厂仍旧在中山西路那个老地方,但原先满城飘着的醋味不知什么原因却闻不到了,令我心里对镇江添了几分陌生的感觉。

  据说新城正在建设当中,这样说来,加上最早的老城,镇江该有三个“城”了。小码头一带是最早的老城,以大市口为中心的“城”是后来建的“新城”,目前在建的新城设在离现在的城十几里远的丹徒。作为镇江“城”,我去过最多的是大市口这个半新不旧的“城”,然而真正去过最多的地方却是镇江最有名的金山江天禅寺,一个被誉为禅宗祖庭、昔日江南四大丛林之一的所在,一个在国人心目当中富有神话传说的所在。

  在镇江的几天当中,除了在一些亲戚朋友们之间会客吃饭外,别处呆得时间最长的也还是金山寺了。大年三十上午十点光景到的那里,老远便看到年过八十的徐巧道老先生站在金山公园大门口迎接。彼此寒暄之后,两人顺着熟悉的道路,径直去了现任金山寺方丈心澄法师的住处,见到他的时候,正坐在电脑桌前专心校对着即将出版的样书。直到下午两点半钟离开,期间的几个小时,心澄法师一直陪着我四处转:慈舟禅师纪念堂、方丈楼、禅堂、祖师堂以及金山佛印书画院等等。中饭照旧在以前吃过无数次的小餐厅里,只是几年前同坐一张餐桌吃饭的老方丈慈舟禅师、首座养廉禅师以及梦初禅师、法永禅师等几位熟悉的老和尚们这几年当中一个个都“走”了,小餐厅显得空荡荡的。那天中午,小餐厅里一起用餐的只有心澄法师、徐巧道老先生和我三人。之前,心澄法师问我,是不是去佛印居素菜馆吃?我说,还是在老地方吃吧,素菜馆的菜哪有这里的好吃啊?在我看来,正宗的“罗汉菜”素菜馆是没有吃不到的,只有在僧人的餐桌上,何况小餐厅里有自己很多的回忆。再次坐在小餐厅里用餐,依稀彷佛又看到了慈公的身影笑貌,无形中透出的丝丝禅意。

  佛家处处讲一个“缘”字。出家要有“缘”,甚至到寺院吃得上饭、吃不上饭,乃至喝一杯茶也有“缘”。

  结识心澄法师是在1995年春节。见到时,法师正侧身拿着一把扫帚打扫着祖师堂。身上穿着咖啡色僧袍,圆圆的脸上露着淡淡的微笑。

  其时,心澄法师任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的监院,即“当家师”,并兼着金山佛学院教务长。虽然才三十几岁,但住持老和尚慈舟禅师对这位年轻的法子却十分的尊重。

  记得有次某个小和尚请示老和尚什么问题,当中提到心澄法师时,未加“法师”二字,而是直呼名号,老和尚当即便竖起了眉毛,一脸严肃地说:“哪个叫你这样说的啊?连我都要叫他‘当家的!”,吓得小和尚赶紧低下了头,眼睛盯着脚尖,脸红耳赤弄得话都不敢讲了。

  虽然当年老和尚如此“教训”,自己却仍然沿袭了一贯的作派。直呼其名似乎不够尊重,一口一个“大和尚”又没这个习惯,毕竟彼此太熟悉了,叫“心老”似乎又早了点,那就叫“心大和尚”吧,呵呵。去镇江之前,就和心澄法师电话里头讲:“心大和尚,这次去镇江,得给你老人家好好补磕一个头了!”“阿弥陀佛!”电话那头心澄法师开心地笑了起来。我说的是真心话,但这个“头”却从坐下到离开都没有磕成,一连几声“别、别、别!”,“心大和尚”把这套礼节给免了。

  对于出家人而言,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问候。平常人开口说话总是先来一句“喂!”出家人则以一句“阿弥陀佛”替代。心澄法师也同样,不仅仅开口说话时常常这样,每遇别人称赞的时候,更是“阿弥陀佛”,正所谓一句“阿弥陀佛”包罗世间万象。

  前些年有次曾跟心澄法师开玩笑说:你老人家怎么有那么多的“阿弥陀佛”啊!祖师怎么讲的?“念佛一声,担水洗三日禅堂”啊!

  ——“阿弥陀佛!”心澄法师淡淡地笑着,仍以这句佛号应对。

  不知是心澄法师本身嗓子好呢,还是因为出家几十年来天天诵经的结果,心澄法师讲话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清亮,几乎没有一丝杂染。记得先前看过的几本书中提到当年佛祖释迦摩尼指点意欲修习的人们应“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据说裟婆世界众生耳根较利,“从闻思修”当为裟婆众生入佛道之方便。想成为“菩萨”,必须修习“五明”,“五明”当中,“声明”也排在了首位。按照佛家的说法,佛菩萨其实人人可以做得,所谓“一念净即圣,一念无明即凡”,念念净,足下则步步莲华。

  老和尚在世的时候,曾经多次和我说过,心澄法师的学识更大范围的不敢说,起码在江苏省境内的年轻僧人当中是数第一的。不仅字写得好,对佛学也很有研究,通晓禅宗千七百则公案,更对平常人很少涉及的“三论”研究很深。

  慈公当年的一番赞言,如今似乎一一得到了验证。

  再见心澄法师时,脸上除了惯常慈善的微笑,更多了一种学识以及种种地位赋予他的厚重之感,低调、沉稳,也并没有如我之前想象的那样住到老和尚给安排好的方丈楼,而是依旧住在紧挨老和尚旧居(现辟为慈舟禅师纪念堂)的原先的老房子,身兼方丈的几所寺院一干杂务几乎都撂给年轻人去做,自己则埋头编辑、审理他即将出版的一套十几册的书籍。

  在心澄法师的精心料理下,由他担任方丈的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先后建起了茗山法师纪念堂、慈舟法师纪念堂,供游人参拜、纪念;07年11月,建立了金山佛印书画院,并亲自担任书画院院长;投资五千万人民币、可容纳上万人的金山佛教文化广场也于08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据心澄法师介绍,像茗山法师、慈舟法师纪念堂这样的建筑目前在全国范围的寺院当中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心澄法师,自己记忆当中最深刻的依旧是许多年前法师对一位年仅十八九岁的小和尚的开示:

  “你每天都要打扫自己的房间,打扫的时候不妨去观想一下,自己的心灵是否也同样打扫干净了?”

  话虽然简单,实则佛家的“慧观”之精髓尽在其中。一直以来,如遇有人问起佛家如何“修行”,自己总是拿心澄法师当年的这段话复述给对方听。所谓“平常是道”,于此亦可见矣!自己生性不善辞令,只好老实作去。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