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在十种障碍中修行

\
无限风光在险峰 (图片来源:资料)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释文:在朋友的交往方面,不要总希望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在交际上总希望自己得益,就会产生贪欲执著的心理,而有损于道德和朋友的情谊。心有染著,必常去找人之不足,见人之短而起分别。

  如果懂得交情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就可明白交情的深浅亦是一种果报,并不是靠你的“才能”而可强求的。在朋友交往上的不顺,反可激起自已的忏悔向善,因此交情不好也可成为进道的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释文:在人事处理方面,不要总希望人家都能依从我、尊重我。如果人人都能顺从于我,就会产生夜郎自大的心态,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是正确的。

  应该认识到人家对你的顺从也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别人对自己是否顺从,也是因缘果报而已,并不代表你什么都正确。

  因此当遇到不如意的人时,要除去人我之相,检查一下自己,这样逆我之人就成为树我德业的园林了。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释文:当我给人以好处、办有利于人之事时,不可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好报之心。做好事图望人家报答、贪著名气,就会陷入扬名自喜的我执而不能自拔,反受做好事之累。

  如果知晓德行本虚,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倘若没有一定的因缘,也不会受到赞美,受到称赞也不能说明你什么都好了。应切实地布德于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唾弃要人家记住自己的好处的行为。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释文:在有利可图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些好处。有利就想沾光,就会产生痴心妄念,痴心贪财之念一生起,往往为想得到钱财,而毁掉自己苦修的德行。

  如果知道世利是虚妄的,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也就不会去盲目地追求了。因为富贵是由布施行善而来的,而疏利正是布施,这不就是真正的富贵吗?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释文:当被人误解而受到抑制的时候,不要总希望通过申辩而得到谅解,因为这样做会产生人我分别之心,加深怨憎之情。人我心起,嗔恨之火滋生,多年积聚的善法功德就要被毁。

  我们应懂得受抑也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是一种果报,并不全是自己目前的过错所成的。因此受抑后应该忍辱,一个人能谦虚的话,即使受到抑制又有什么伤害呢?相反,我们在受抑之后,不是怨恨,而是靠忍辱精进力来将其转为道用,这正是修行之门啊!

  相关阅读:

  1、藕益大师,从30岁那年开始阅藏,费时27年,历经不同地方才读完《大藏经》,并撰著了《阅藏知津》,共计三十多万字。

  其实,我们若实在没时间看《大藏经》,读一遍《阅藏知津》也是很好。有些人一晚上不睡觉,一直躺着看小说,到早上六点钟看完了,高兴得不得了。然而,这些小说没什么价值,完全是凡夫人的分别念,根本不如高僧大德的教言。所以,你们有时间的话,还是应该多看看这些。

  2、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诚心诚意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心。

  3、藕益大师云:“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乃依念佛之深浅。”。

  4、藕益大师说:“世情断得一分,佛法即有一分得力。”

  5、藕益大师在《<金刚经>破空论》中亦云:“夫五眼者,能照之知见也。” 。

  6、莲宗九祖藕益大师也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过于放生。”

  7、藕益大师亦在《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中说明了持戒的功德,彼云:“持戒如地,万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远离。”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