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长老:修禅参自己内心 万法唯心善用其心

\
梦参老和尚(图片来源:资料图)

  修禅不外求参自己内心

  “禅”在佛门中即是“无言教诲”——离开语言,也离开文字。禅直指我们的心地,这个心地法门无言说相、无有行为、不假言说而现前。可是不说又怎样明了呢?语言文字所形容的“禅”都是虚妄的。这就如我们以指指月,所印者月也,非指也。

  关于“禅”,有非常简要的说明,就是将禅字分开:一个“示”字,一个“单”字,表示“极简单的开示”。一个简单的动作,例如举起手指就可以说明“禅”。这是因为禅离文字相,离言语相。而用经书表达的是教义,不是禅。因此,今天我借着“禅”给大家讲几个故事,用这些故事来表达禅。让大家明白禅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直指内心。

  先给大家讲一个很容易懂的故事。宋代苏东坡很信仰佛教,他的前生是个和尚,因此他能了解他前世智慧的存在。有一次,他去一所寺庙,看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像,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一个念珠。他觉得很奇怪,就问他的道友佛印禅师:“观音菩萨拿念珠念谁呢?”佛印就讲:“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啊。”苏东坡不明白,就让佛印解释一下。佛印禅师没有解释而让苏东坡自己去参。于是两人接着逛庙。逛完之后,苏东坡告诉佛印:“不用你解释了,我明白了。”佛印就问:“你明白什么了?”苏东坡回答:“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就叫做“禅”。因为它离开了语言文字,需要自己的思维与开悟。

  佛弟子常常念咒、诵经、礼拜,其实求的是自己。学禅的人一定要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心、佛与诸众生都可以归结为我们的心。所以禅才能离开文字语言。在唐武宗灭佛的时候,经书大量地被烧毁了,很多出家人逃到了深山之中。因为没有经书可以修习,所以只能够修唯心法门——禅。由此产生了许多话头,参话头就是参“未开口前是什么”,也就是参话语之前。所以禅宗让我们不向外求——不拜佛、不诵经,而参自己的内心。

  万法唯心善用其心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山之中,每天念六字真言咒。将“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周围的山变得殊胜,有神气。一位禅师经过时看到周围群山的气象就知道山中有大修行者。于是找来找去,只找到了这位念“嗡、嘛、呢、叭、咪、牛”的老婆婆。禅师一听就告诉她:“你念错了!”老妪就问禅师:“哪里错了?”禅师说:“应该念成‘嗡、嘛、呢、叭、咪、吽’,是‘吽’,不是‘牛’。”老妪说:“我这么念都三四十年了,竟然念错了,只能改了。”可是这么改变之后,山的灵气全都没有了!几年之后,禅师再次途经此地,发现山的灵气全都没有了。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误。于是赶快找到了那位老婆婆,看到老婆婆念“嗡、嘛、呢、叭、咪、吽”就让她改回念“嗡、嘛、呢、叭、咪、牛”。不久,山的灵气又有了,变成了殊胜的环境。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说学佛的人要“善用其心”。文殊师利菩萨就教育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在我们的生活习惯、语言随心而用。这也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不在乎语言,不在乎文字,只要把心用好就能开启智慧。所以,经文又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也就是“万法唯心”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用哪一种修行法门都可以,只要能做到止心不起,止念不生。禅就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心为万法之根源。修禅就是修心,目的就是要达到一念不起。禅宗里的参话头是让我们参语言思维之前是什么。所以,我们说禅是心地法门。修心的时候要关注心的起心动念。那么,何者是心呢?这个心不在我们的肉体之内,也不在肉体之外,更不是胸膛中跳动的肉团。心又在何处呢?这就是在修禅中所要追问的问题。

  而且,“万法唯心”的心不是凡夫的妄想心,是与诸佛平等的心,是诸佛已经证得了的心。此一念之心、是诸佛之心与众生之心“三心一体”。所以,吃饭是禅,穿衣是禅,生活中的一切莫不是禅。因为心是万法根源,所以心即是禅。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开悟。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