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文化论坛 赵世成:葛印卡老师内观禅修课程简介

\
首届博山文化论坛(摄影:姚勇)

  1、对于佛陀的认知:佛陀是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佛陀是引导人们实现内心和平和世界和平的超级科学家。佛陀教导人们不要盲目信仰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葛印卡老师在2002年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中引用了《卡拉玛经》中的一段话。佛陀说:不要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接受任何道理:只因为你听过许多次;只因为你相信传统或前人;只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只因为符合你读的经典;只因为听起来很合理;只因为符合你自己的信仰;只因为你的老师如此宣扬,你的老师很有魅力,你非常崇拜他。只有在你亲身体验与了解了这个道理,并发现这个道理是完满的,对个人或他人都有帮助,这时候,不仅要信仰它,而且要实践它。

  在佛陀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座把不同的教派连接起来的桥梁。佛陀教诲的三项基本部分是戒定慧三学。而戒定慧三学是所有宗教与灵修的核心。戒定慧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准则。如果每个人要过完善的生活,这三项基本准则是无法推翻的。佛陀教诲的重点就是要实行戒定慧,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正法。这是所有宗教的内在核心。但是我们没有强调核心,反而为了所有宗教都不太相同的外表和仪轨而争吵不休。又因为这些争吵造成灾难和战争。人类因为无谓的纷争已经给自己造成了太多的痛苦。

  人类历史证明了佛陀不分派别,宇宙共通的教诲,在任何地方或社会之中,从来没有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冲突。反而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我们都知道当今的痛苦世界是多么需要和平与宁静的滋养。希望佛陀的教诲能为更多的个人带来和平与快乐,也使世界上更多国家得到和平与快乐。

  2、对于内观的认知:佛陀独特的贡献

  为了正确的评价佛陀教法的独特,我们要知道古往今来很多圣贤都提出贪欲是人生痛苦的原因。佛陀当世也有很多人主张贪欲是导致苦的原因,因此要从痛苦解脱必须戒除让人贪着的事物。佛陀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探究了最深层的心而得到的深刻发现:在外界的事物和内心的贪爱之间,有一个被忽略的环节:感受。 每当我们的五种感官或心识接触到相应的对象时,感受即会生起,以感受为基础,贪爱(包括贪和瞋)生起。如果感受是愉悦的,我们渴望它能延长;反之,我们渴望摆脱它。佛陀以缘起法则来说明这个重大的发现: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想要在解脱道路上迈进,我们必须在导致轮回的关键点上也就是在感受的层次用功。为了强调感受对解脱道的重要性,佛陀在长部梵网经中开示:“体验到感受的真实面貌,不断生起和灭去,体验感受的滋味,感受的危险,和它们的消逝,如来获得完全的解脱。”因此,贪爱和痛苦生成的真接原因,不在我们身外,而在于我们自身的感受。为了从贪爱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从内在的实相:感受下手。这是超脱痛苦的实际方法。透过对无常的正知,我们学习切断痛苦的症结,亲证正法的本质。我们身体上的感受却是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是轮回枷锁的原因。正确地理解法,我们注意到缘起法则是解脱的关键。我们可以断言佛陀开示的法味殊胜,因为佛陀他点明了从超越痛苦、迈向解脱的道路。诚然世尊也教我们戒、定和慧,但正是内观,一个客观地观察身体感受的方法,才是佛陀对人类文明无与伦比的贡献,也是其教法之精髓。

  3、自我观察的重要

  当我们来到内观中心,学习内观技巧净化内心时,我们必须在中心停留十天,遵守所有的行为规范,同时谨慎地遵行五戒。我们的练习开始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发展对于自身实相的觉知。这个所谓全部身体的聚合物,它是“我”?是“我的”?是“我的灵魂”吗?我们必须从经验的层面上去了解。我们必须对身、心、心的各层面有直接的经验,才能完全的了解。刚开始我们会经验粗重的实相。我们以体验粗重的实相开始,在直接体验的领域上发展,我们会逐渐地从愈来愈微细的实相中获得知识。如果我们继续客观地观察,没有习性反应,那么一层层的不净烦恼便会从心里移除。这些不净烦恼会因微细实相的体验而根除。经验到愈来愈多的微细实相,就有愈来愈多的不净烦恼被移除。因此从身体最粗重实相的观察到经验身体最微细实相来进行,便能体验这个物质世界最微细的实相。同样的,我们从观察心粗重的实相着手。当我们继续观察愈来愈微细的实相时,心的不净烦恼会逐渐地移除。如此一来,我们在经验的层次上观察整个身心范围时,会发现身心是不持久的,短暂的,每一个片刻都在变化。这不是信念。我们从直接经验层面上体验到无常的实相,直到我们超越心与物质的阶段,这是究竟的实相。我们以体验自身的实相为起点,开始走在这条道路上。如果我们只是想象从某处听到或读到的,或者是在情感上、理智上接受,我们就不会进步。我们必须在经验层次上检视自身的实相。内观禅修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心从所有不净烦恼中解脱出来。如果心变得专注,却无法根除不净烦恼的根源,这没有多大的益处。要连根拔除不净烦恼,就我们必须从经验层面上了解身与心的实相。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要去观察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事,有了这个观察的基础才能在路上前进。所以,除了心的专注外,也应该净化心。如果心里没有负面情绪,就会带来快乐、安详、解脱。我们必须让心自在,不只是从想法念头中解脱,也要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这会带来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安详、真正的解脱。

  4、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佛陀体悟到人必须面对现实,与其逃避问题,不如面对问题。佛陀发现当时的所有禅修方法都只是在于将注意力从正在发生的痛苦转移到其它事物,他看出这些方法实际上都只能转移一小部分的注意力,而在内心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起反应,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憎恶、愚痴的业行,在心的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受苦。因此,禅修所缘的对象不应该是想象出来的,它应该是如其本然的实相。你必须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任何实相上用功,在你身体范围内所经验到的任何实相上用功。在内观修习中,你必须探究自己的身体结构与心理结构的实相,我们因强烈执着这个我们称“我、我的”的身心聚合体而变得十分的痛苦。要修习佛陀的道路,我们就必须观察身心的实相,禅修者应该直接地体验身心的基本特质,从而导引出智能。佛陀发现,人虽然可以把玩各种智识或信仰的游戏,但若非亲身体验实相并藉由自身的经验开展智能,人是不可能解脱的。内观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你可以听闻开示或阅读经典,你也可以试着用你的智识去理解:“对!佛陀的教导实在太棒了!这个智能实在太棒了!”,但这不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修慧)。 佛陀将内观修行方法分成几个部分:(观身)和(观受)是属于物质结构,(观心)和(观法)是属于心理结构。你可以藉由亲身的体验,了解到你的身与心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果你认为不必透过亲身的体验就可以了解身与心,那是妄想。唯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使我们了解关于身与心的实相,这就是内观如何开始帮助我们。 当一个人体验到涅盘实相时,他会到达超越整个感官范畴的这个阶段,所有的六根就会停止作用,不可能与外境有任何接触,因此感受就会停止,到了这个阶段,他便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