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佛教交流互鉴 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京落幕

\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大公网北京11月3日讯 11月1日至2日,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发表论文36篇,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与社会贤达共180余人出席了会议。论坛围绕佛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菩提心”,从菩提心的概念、意涵、菩提心经典研究、菩提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菩提心的修习实践及现代价值等多个方面,对菩提心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

  佛教认为,菩提心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众生成佛的精神基础。黑龙江静波法师、台湾修禅法师、南京农业大学王建光教授、沈阳北塔法轮寺的土登曲扎、云丹、巴丹等人的论文,对于菩提心的概念、意涵、结构进行了严谨的剖析,从深层次义理层面推动了对佛教哲学与现代价值的认知。

  论坛的重要特色是汉藏佛教深层次的交流互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文良、张建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宪允、无锡灵山书院张磊等人的论文,着重探讨菩提心思想与汉传佛教的关系。来自藏区的夏坝活佛、岗娃活佛、琼布活佛、扎西坚赞格西、仁增格西、雅培格西、康巴降央格西、巴登一西格西、彭措格西、佐仓尊珠格西、降巴洛西格西、白玛战堆,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更登、达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佛教研究所研究员江波等人的论文,则重点讨论了菩提心在藏传佛教中的含义与地位。学者、高僧从原始经典出发,对汉藏两大佛教系统的菩提心思想研究、比对,深化了佛教间的相互认知。

  论坛还分享了菩提心的现代价值与实践体会。泰国学者周瑞孟、越南学者释广乐、青海民族大学丹增切盼教授、上饶师范学院郭文教授的论文,讨论了菩提心与持戒、修行的关系,对于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菩提心的作用,弘扬菩提心的当代社会价值,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

  宗喀巴大师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已有500余年,法尊法师译成汉文也近80年,目前汉地研习《广论》蔚然成风,甚至形成了许多研究《广论》文本的学习型团体。《广论》在西藏有200多家注释,至19世纪初,形成了4种经典注疏,并被合为一编,分上下两函,不同作者的注疏以不同的颜色撰写,题名《无比至尊大宗喀巴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诸难要处善解之四家合注——大乘明灯》,这就是著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200年来,这部著作一直没有汉译。2010年起,宗峰、缘宗两位年轻法师在社会各界的劝请与大力支持下,以两年时间专心致志完成了初译。其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于译稿进行了精心的校订,统一了科判、格式,并纳入夏坝·降央克珠、魏德东主编的《佛学译丛》,分上下册,合计1112页,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了学术界、佛学界的一大心愿。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的翻译出版,堪称1934年法尊法师译出《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后汉藏佛教交流的又一件盛事。对于推动佛教学术的深入发展,汉藏佛教间的交流互鉴,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互信团结,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