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大和尚:倡人文 弘佛法 从文化立意角度建设寺庙

\
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
正慈法师在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佛教和平分论坛致开场辞并担任汉语主持

        编者按:10月22日下午,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举行前夕,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以“推进文化建设”为主题,并就佛教文化建设方面有特色、有成效的寺庙及团体进行会议交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黄梅五祖寺方丈、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出席本次会议,并就有关问题与与会人员进行了书面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当前宗教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对佛教,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就表示:“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演讲中他又提出:“佛教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和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印象。”佛教作为中国文化复兴的担当者,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起着重大作用。

  倡人文,弘佛法,进一步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于寺庙建设也有着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下面结合我所在的寺庙谈一谈对从文化立意角度建设寺庙的一些认识。

  在黄梅五祖寺,我提出过“人文五祖”的一个概念。五祖寺作为一座禅宗丛林,人文底蕴很深厚。历代的祖师都有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是教人怎么样去禅悟,去做人,让人很感动,都是真实的事。这是五祖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将这些沉寂在历史长河的思想精华重新整理,并推广开来很有价值意义。最近即将出版,我们花了几年时间编辑整理一本名叫《五祖寺人文深呼吸》的书,就是在做这样一个事。此外,历史悠久的五祖寺还留存着不少文物和古迹,寺内国家级的文物有三十多处,省级的文物多达六十多处,修缮保护文物以及针对性相关文化的宣扬也为寺庙文化建设增添了不少光彩。

  围绕着“人文五祖”的概念,寺院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建设工程。最先入手的,就是关乎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如卫生环境、饮食住宿、后勤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我强调最多的是“用心”两个字,注重来寺参访的信众们自身的体验感受,将人文体贴式的思维融入到诸多细节中去。通过这诸多的细节,要让来客感受到温暖,甚至是感动,让他们进山门即有一种回了家的感觉。

  我所在东方山的弘化禅寺,就有着供人结缘、与人方便的“尘外读书地”。“尘外读书地”的建立是为了提供一个清净的处所,为的是让忙于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心灵的归处。让来来往往的游客和行人,能在这里找到一个心灵归依处,读一本好书,喝一杯清茶,品味内在的祥和宁静。做一个有别于寺院流通处的禅意文化的地方。

  佛教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何才能做好一个社会引导者,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从佛法中获益,这是一个问题。由我本人创建地处湖北黄石市区东方山脚下的药师文化中心——慈光精舍是具有药师文化研究、图书馆藏、文化交流、会务、禅修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药师如来道场,主体建筑包括慧日学堂、净琉璃宫、清凉上苑三大建筑群。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修行和阅读、素斋、喝茶、学习等这些日常的生活方面结合起来,让大众在这样禅修中心,也能拥有或享有充满禅意的自在生活。

  广大寺院是慰藉普通民众心灵的场所,是百姓寄托精神信仰的所在,因此寺庙建设不容忽视,而寺庙建设的核心在于文化建设,倡人文,弘佛法是根本。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今天,我们对祖师留下这份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遗产进行总结,给予现代化融合,赋予时代特征,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