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大法王寺前门西方圣人殿 七朝敕封:汉传佛教最早寺院之一 大法王寺创建于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即公元七十一年。是我国汉传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比少林寺尚早四百二十四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相传是东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成为中国较早的一所菩提道场,尤其在唐宋时期,香火鼎盛,闻名四海。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大法王寺的文物保护,在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据大法王寺恒鹰禅师介绍,当年政府在保护大法王寺文物上,态度明确而坚定,曾经不惜对盗窃文物者动用死刑! 这座寺院从东汉明帝敕封建造以来,就注定了与皇家结下不解之缘,当然随着王朝的兴衰大法王寺的命运也是蜿蜒跌宕。魏明帝青龙年间改大法王寺为护国寺。西晋时于护国寺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护国寺为舍利寺。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并更名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至五代时废坏,而分为五院,仍沿袭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等旧称。北宋初,合称五院。宋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