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四十二章经》讲录

2012-12-03 09:51  来源:大公网

  丁六、精进度

  戊一、披甲精进

  己一、披甲精进行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第二十七章)

  六度次序诸说不同,大乘法中有二义:一般若在后,二精进在后。华严以文殊菩萨表大乘般若智,普贤菩萨表大乘精进行,以毗卢遮那佛表大乘圆满果;由此大乘全体──境行果──圆满表现。然此大乘圆满果皆由智行二者所成,故华严中毗卢遮那无所说,而文殊普贤说法现通者义即在此。六度中般若在后者表文殊智,精进在后者表普贤行,故此中以般若精进次于最后,即华严义,谓前五度皆须精进始得也。学佛者由诵经闻法了诸法性相之诸法实相,得文字般若智;由此精进始可得普贤万行。既知此义,故学佛者以精进为主,不应贪慕轻安,宜比任何人倍加忙迫,以在自己须除烦恼,在他人须广度脱,以此同体大悲度脱众生日无暇晷,始是普贤胜行,故归结于精进度也。

  精进分三,初披甲精进者,喻学佛之精进如临大敌。故《法华经》云:佛与众魔战,以无明烦恼皆待破除故,故曰披甲精进。即以大无畏之精神,行大勇猛之事业,所修诸行皆非躲避烦恼,乃是深入烦恼而攻破之,故曰披甲精进也。此中共七章,今初明精进行之正体。

  为道者,指已发菩提心欲深入圆满觉海者而言。木喻五蕴身心报体,在水喻在六度法流水中,持此五阴之身循道而行,故曰寻流而行。两岸、喻两重障碍:一、凡夫爱物,二、外道邪见。凡夫滞物不能出离尘欲,然亦有欲脱尘修道者,以佛法难闻故,转生外道邪见;不触此岸,即触彼岸。此亦即断常二见,凡夫计断,外道计常。亦或指有空二见,凡夫情爱之见是执有,外道虚无之见是执空。故依佛法中道而行,常不触此两岸也。不为人取者,喻不落人天道。不为鬼神所遮者,言不落鬼神界。不为洄流所住者,即不堕轮回。亦不腐败者,喻精进不退。海者,喻大圆觉无上菩提海。余文依喻可知。菩萨依般若智而行精进,故华严喻文殊是童子,普贤是壮年,而毗卢是其父。此明依佛法中道而行,不落断常有空之见始得证果也。

  阿罗汉、离烦恼之意,通大小二乘。此中意者,通第六第七识,以皆有我法二执故。烦恼不断,是故不可信。然则何信?信圣贤所说教法,以学佛者须依佛法中道而行;一信自意,即是退堕而非精进,亦即落外道知见,触于外道知见之岸。一与色会,则触凡夫情爱之岸,皆妨道体。是故儒家云诚意,即离一切妄执之谓;依此修行,最低亦可得阿罗汉果。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第二十九章)

  上章言慎勿与色会,此承其意。修菩萨行者须远离爱欲,故须作此思念,始可转恶为善。是故精进者,已成之恶当令息灭,未生之恶当令不生;已生之善助之增上,未生之善助令生长,是精进正行也。

  此亦承上章,随文可知。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第三十一章)

  此明身口意三业皆由心造,故须自心中止息,不可由身上强制。功曹者,法官,喻官若止讼,讼即不生。

  偈中意者,即有我执相应恒审思量之意,是不可信之意,此意亦是由思想生。思者,即五遍行心所中之思心所。想者,即思之边际。故于此有界限分别,是由想心所生;因此边际,故想此是此法而非彼法,彼是彼法而非此法;以由思心所中活动造作,故成为恒审思量我法执之意。故云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者,思心想心除我法执,不在相中直我法执,亦不由我法二执造一切业。非色亦非行者,不由想心想像故非色;不由思心造作故非行。非者、无义,即无色无行也。此章明断一切欲当由心断。

  迦叶佛是释迦佛前之佛,其年代甚远,他人早已不知此偈;释迦以有三达智故,为众生说此偈。

  此中欲者,通一切欲。爱、即我爱,在末那识常有此爱。倘根本无我爱之爱欲,则自然无忧。有此我爱,则首忧生命之不能保存,即恒言所谓求生之欲;由此财、色、名、食、睡五欲缘之以起,故未得患得,既得患失。如今人忧人口之增加,又忧生活之不安定,由此即生大恐怖,故须远离我爱即无忧怖矣。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