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四十二章经》讲录

2012-12-03 09:51  来源:大公网

  己二、披甲精进相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笫三十三章)

  此章正言披甲精进,前自第二十七章以下明披甲精进行,此明披甲精进相。

  吾人学道之正觉心,要战胜无明烦恼之心,其用力之猛,亦须如一人与万人战。苟无坚固信心,则把持不定,易为恶意所转,故举此喻明之。半路而退,喻中途转念。格斗而死,喻修行人不能奋勉,为烦恼所战胜失其菩提心。得胜而还,喻得道果。故沙门学道,应坚持其心。坚持其心者,发大愿力,坚持其菩提心也。余文易知。

  戊二、摄善精进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 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 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第三十四章)

  此明摄善精进,共二章。前披甲精进祗能除恶,此专明精进行中所成善法。明学道当以调和安适为主,急固不可,缓亦不可,如炊饭火猛缓得中,如草木荣雨露均适,学道亦然。此中迦叶佛遗教经者,依佛法言,每佛出世有正法、像法、末法三期,末法之末经典全灭,故迦叶佛经本来不传,然释迦牟尼佛以大智能了知之,故传此遗教经以教沙门,亦如前偈也。迦叶、此云饮光,其光普照可吞饮日月之光故。释迦在迦叶佛时为护明菩萨,及迦叶灭度释迦成佛,故迦叶佛遗教经,释迦能传之。

  沙门夜诵经者,依沙门法上午乞食,下午听法,前半夜读诵经典,中夜养息,后夜修禅定,依是程序故曰夜诵。其声悲紧者,以佛法难修,沙门行繁,恐遂不成,以是悲切。佛本有他心通,故因其读诵而问之。此问亦不必是当夜,或是次日聚众说法时,以使自述其心容易了解,故设此问。

  依佛法出家修行,与今人离家入校无二。当求学时,可不必问家事而过学校生活,出家修行亦然,不过其目的在得圣果。一生不得圣果,则不宣停息,及至既证圣果则入世度生,如观音三十二应无所不有,无所不作,亦非必尽拘出家人迹相。然在今有在家出家之分者,以证圣果之事业远大,故出家人作为终身事业。比丘如正科生,居士如旁听生,正科生必遵学校规则,而旁听生可不必全遵正科生规则。证初果者如小学毕业,证二果者如中学毕业,证阿罗汉果者如大学毕业。此经专为沙门说法,故每云沙门也。问答寓意,随文可知。

  其行既退罪必加者,以由自退故,于佛法便生毁谤,他人见其谤法更不精进,故其过比未学人加增一等。

  身离疲劳,意离悲恼,心即调适。急则由反动而退,缓则由怠惰而退,故须调适也。

  此亦言摄善精进。滓喻五阴,由凡夫至菩萨皆五阴诸法;众生五阴诸法是垢染五阴诸法,佛菩萨五阴诸法是清净五阴诸法。如铁之精粗不同,故以为喻。学道者,以了解佛法为主,由解生观,由观生行;解行之心能将众生垢染五阴之心,锻炼使成清净五阴之心,即如炼矿技师能锻炼铁成器也。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